改變歷史的女性:
第一集:埃及艳后 Cleopatra 克莉奥佩特拉: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280042/
埃及艳后 Cleopatra, 是世界西方歷史上當之無愧,最响當當的女性歷史人物之一。
她是古埃及歷史上上最後的法老王。也是由亞歷山大大帝開創的近300年之歐亞希臘化時代的終結者。她又前後成為羅馬共和國時代最有名之最後的兩雄:凱撒及馬克安東尼的情人,為兩人都生下了兒子。由此就可想像她應該是美麗及媚力上無人能擋的歷史上絕世美人。而且,能吸引住這樣的兩位強人來與自己同盟,她的教養,聰明,智慧及算計,也應當是無人能及的。
但是,偏偏造化弄人,先是凱撒被刺殺,然後,她和安東尼的同盟,又被奧古斯都.偓大維在希臘外海的 Actium 海戰中,被完全毀滅,所以弄得自己當西方世界皇后(或母后!)的夢,被兩次奪走,弄得不得不愴惶地用毒蛇自殺,而成為西方歷史上的關鏈轉折及傳奇人物!
Cleopatra 對於西方人的歷史上及文化上的吸引力,是一直居於前列的。不必提有關她的學術及野史專書不斷,以她為背景的繪畫及雕刻無數。莎士比亞為她創作了名劇 安東尼與克莉奥佩特拉(Antony and Cleopatra),1960年代,伊莉莎白泰勒與其當時丈夫理查波頓又以此劇本拍了歷史上最燒錢的電影:埃及艳后(Antony and Cleopatr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leopatra
再談到古典音樂及歌劇上,遠在十八世紀,韓徳爾就以其和凱撒為主角,創作了有名的歌劇:凱撒在埃及( Giulio Cesare in Egitto)。然後,紐約的大都會歌劇院,於1966年九月搬入新落成的林肯文化中心之新歌劇院首演時,又鄭重其事地請美國作曲家 Samuel Barber 創作出 全新的歌劇 Antony and Cleopatra,由當時正當紅的黑人女高音 Leontyne Price 擔綱演出 Cleopatra。
上面的簡略敍述,就已點出了 Cleopatra 這人物及主題,在西方(或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
我在下面要提供的,是在現在(2020年)的疫情期中,被關在家中,我一看再看,非常喜愛,又啓發良多的一個極為精彩的歌劇化清晿曲的視頻:是十九世紀法國之革命性作曲家 白遼士(Hector Berlioz) 於1829年(26歲時)為了爭取法國官方的羅馬大獎獎學金(Prix de Rome)而創作的女高音歌劇化清晿曲 La mort de Cléopâtre (克莉奥佩特拉之死)。因為這個創作太前衛,沒被羅馬大獎之裁判們所認可,所以白遼士並不是因此曲,而是由另一曲,而終於取得羅馬獎的。而且,因為白遼士的很特別的及革命性音樂作品,在自己的法國,不是特別被認可及喜愛,所以,這作品(及許多他的作品),被封存了一世紀之久,很少演出。一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白遼士的許多作品,開始被法國以外的西方音樂界(尤其是英國,美國)所發掘及“痛愛”,他的許多封存作品,才慢慢在演奏廳及唱片中出現。然後,近幾十年來的法國音樂界,才慢慢了解這位自己國家的“音樂天才"!這就有如比才(卡門歌劇之作者)及聖桑的"曾參與達利拉"歌劇,都被本國音樂界視之如棄履,要等其外銷才轉內銷,在國外被吹捧得不得了了,法國人自己才再撿回來,供當國寳。但是,很好笑諷刺的是,直到現在,展現這些音樂的最精彩表演,要麼不是在法國,或者也通常不是由法國表演者掌舮表演的.例如:1989年,法國大革命兩百周年時,法國有兩大文化盛事,一個是羅浮宮之改造(貝聿銘之有名的金字塔)啟用,另一個就是在法國大革命之發源地巴斯底監獄廣場新造的法國國家大歌劇院廳的落成啓用,首演的歌劇是選了法國自己人白遼士的史詩歌劇 特洛伊人(Les Troyens )沒錯,但是,指揮是韓國人,主唱的兩位女高音卻是美國人,然後那年七月十四日在香谢里色大道上的法國大革命200周年大閱兵式,請來安排領唱法國國歌“馬賽曲“的,竟然是美國女高音Jessye Norman!!!哈哈哈哈!
所以,下面的 La mort de Cléopâtre (克莉奥佩特拉之死)視頻,是美國(及世界)目前最當紅的女中音 Joyce DiDonato 於2017年在柏林愛樂交響樂團的演出視頻。這種歌劇式清晿曲,要表演出一段故事(或心境),但是,根本沒有真正的身體上及道具上的戲劇表演,而是完全要靠歌唱家及樂隊的演奏,把故事細節或心境,用聲音給承現出來。所以,這是標題音樂的一種終極表現,要完全用聽的去欣賞及體會出其內容°
能夠唱這個20多分鐘曲子的人,實在不多,因為既要表現出曠世女王的高貴威嚴之外,又要表達出她的浪漫回想及對目前處境的無助及絕望,所以,既有騰空於整個樂隊大爆發之上的強力,又要展現各樣(幾乎静止時)的沈思心境。所以,這角色通常是由音域高低自如又強有而力的女中音擔綱,而法語的特殊發音,又更使許多歌唱家卻步。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986827#post11656917
更要說的是,白遼士的樂隊配樂作曲方法,是有他自己的非常獨一無二的本能風格,與大部份作曲家格格不入(有人說是因為他的音樂啓蒙訓練,不是大部份科班的由鋼琴入門,而是由吉他入門的?),所以,許多主流的表演家和指揮家,感覺他的音樂突宂難懂,各個人有各自極不相同的領會演繹方法,快慢不同,輕重也旋殊,所以變成有各種相差極大的不同的演出,讓你懷疑:這些竟會是從同一個曲本出來的東東啊?我二十多年前,就本能的喜歡上並搜集這個曲子,但是多年來,能找到的表演很少,而表演效果都不相像,相差很大。
本表演的女中音 Joyce DiDonato ,就曾在某訪問中提到,當她和柏林愛樂彩排時,許多樂隊團員都不熟悉而沒確定把握這曲子的演繹方向,而訪問她的柏林愛樂第二小提琴手,也認為一開始時,感覺這樂曲很突宂不習慣,但是彩排時,從指揮及唱者的引導,才突然發現伴奏樂曲的意義及邏輯,而開始喜歡上癮!
幸好這視頻之右下角,有英文字幕,可以了解她在唱什麼?而這視頻之攝影製作,很注意去捕捉樂曲每個情況下的主要表達樂器之影像,所以讓很専注的觀賞者,能較容易去猜想或體會當時某樂器可能在表達的樂曲之意義。舉個最明顯的例子,只要專注一下,一定不難找到當 Cleopatra 被毒蛇咬到的那一瞬間,也可以觀察下白遼士是用什麼樂器來表達毒蛇的遊走的意境。這個精彩視頻,對有心者,僅看一次,只能大略了解一下。我則是每多看一次,就積累了越多心得,最後竟愛不釋手!
僅僅26歲,非從小音樂科班訓練出身的白遼士,竟然能作曲出如此深刻的作品,也真是天才了!
更有趣的是,這様子的傑作,竟被其國人埋藏了一百年!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986827#post11656917
報歉嘮叨太多,主要是想說出埃及對我之吸引!
LUDOVIC MORLOT指挥-Hector Berlioz《埃及艳后之死》为女高音和乐队而作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t41147uy?from=search&seid=3786607200640010548
又比如:她回憶起,當她和馬克安東尼如膠似漆得意時,兩人共同巡行安東尼所治理的東地中海各地,在爱琴海岸的 Cyndus, 她自比於從賽浦路斯之海邊泡沫中升起的女神維納斯,而弦樂器也以掁動的方式,來顯式她的海波盪漾。事實上,當兩人遊到土耳其愛琴海岸附近的 Pergamon (現在土耳其的Bergama , 現在柏林有名的 Pergamon 博物館命名之所來自),那地方是古希臘化時代有名的羊皮紙書製造中心,為了表示定情,安東尼把當時極著名的 Pergamon 圖書館的藏書,全盤贈送給她,以更加充實其亞歷山大圖書館的藏書地位,很可惜,當公元六世紀,阿拉伯伊斯蘭教徒席捲埃及時,把這些“邪書“都清出去當燃料燒了,其災害有如中國秦始皇的焚書坑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