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腳放在印度,是天堂還是地獄?
出發前,腦海裡經常浮現關於印度的兩個迷思。
一、 印度被視為背包客的終極考驗。被網絡上流傳著的資訊耳濡目染下,我們懷著敬畏的心把「印度騙術大全」默默加到電腦的「我的最愛」內,而隨遇而安的我當然只是草草看過。我們有遇到騙子嗎?我會告訴你沒有。因為懷著豁達的心情,一切也沒甚麼大不了。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833166
二、 去過印度的人有兩種,極度討厭或是瘋狂愛上。有這麼極端嗎?旅程過去,我已經愛上這個國家了。
令人迷戀的一片藍海,這裡是印度嗎?
十二月,是南亞最佳的旅遊月份。五個小時的飛機後,我們來到冬天的印度,沒有夏季的悶熱,卻比香港的潮濕寒冷清爽溫暖一點。從首都新德里到焦特布爾車程大概十二個小時,在火車好好的睡一覺,第二天清晨便到達。
焦特布爾(Jodphur),又名藍色城市,城內家家戶戶也把房屋的外牆塗上藍色。關於顏色有兩個說法,相傳這裡從前是婆羅門(在種姓制度中最高級的階層)居住的城市,而藍色是只限婆羅門使用的高貴顏色;另一個說法是城市曾遭昆蟲災害,人們把藍色的原料混入建築的素材能有效驅趕蚊蟲。真實原因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在梅蘭加爾堡內俯瞰整個城市是一份寧靜的美好。
在焦特布爾舊城區的陡峻高山上,佇立著擁有六百年歷史的梅蘭加爾堡(Mehrangarh Fort)。此被喻為天空之城的古堡並非浪得虛名,十五世紀時,久德哈王公以安全為由,選擇了在這個陡峭的山上建立碉堡,用砂岩建成的梅蘭加爾堡跟山的本體合而為一,跟自然融為一體。欣賞梅蘭加爾堡有四種不同的方法。早上,我們懶洋洋地躺在客棧的天台,邊喝茶邊觀看城堡。中午可徒步上山,買票進入城堡內部參觀。黃昏,絕對不可以錯過城堡外的飛狐藍城索道滑翔之旅(flying fox),在驚險萬分的索道體驗中遠挑夕陽下的天空之城,收在眼簾底的,是無限驚艷。晚上則可到天台餐廳用膳,一邊細味北印度料理的千變萬化,一邊欣賞亮燈後的梅蘭加爾堡。
在客棧打工的小伙子們
我們下榻在舊城區的小客棧,客棧一反常態地用了紅色的油漆粉飾外牆,在一片藍海中顯得格外醒目。在客棧內最常碰到的有兩個男孩,從打掃房間到烹調料理也由他們一手包辦。
二十出頭的大男孩是尼泊爾人,他隻身來到印度工作,在印度以前他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卡塔爾也待過,年紀輕輕已為生活到處尋找機會。他告訴我,很多印度人和尼泊爾人也會離鄉別井,為口奔馳。十二歲的小男孩則是當地人,沒有人點餐時他就在餐廳的一角埋頭苦幹做功課,完成後就跟大男孩聊聊天,看看風景。他說他每天放學後和週末也在這裡打工,從他不以為意的口吻看來,課餘時間打工在當地是很普遍的。小男孩教了我幾個印度單字,並如何以兩種不同的印度方言念出來,以廣東話為母語的我不精於捲舌,笨拙的胡言亂語哄得他們哈哈大笑。回過神來,一批旅人抵達,兩個男孩變得認真非常。生活的逼人,確能令人成長得更快。
市集,是社區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焦特布爾的旅人較少,市集中沒有太多為觀光客而設的商店,因此能真切體會到居民的生活日常。我們在人群中不斷穿梭,走過各式各樣的攤販,售賣的商品種類繁多,有布料、日用品、衣物、玩具、香料、乾糧、小吃、甜點等。各種貨物沒有花枝招展的外衣,各個攤檔更沒有積極的沿街叫賣,然而人流卻濟得水泄不通,只因生活中的各種物質需要皆要在市集中尋找。這讓我不禁想起所屬社區內的連鎖店和超級市場,還有縱容自身物慾和商家錢囊的消費模式。生活的日常是用甚麼堆砌出來的呢?
我在印度的市集看出端倪,在那個就像我們從前的屋村商場中找到舒坦。商品的出現本應是用來維持生活中的一切,心的貪婪和對美的過份追求,卻為世界帶來不必要的污染和浪費,也令我們陷入無止境的物質比較,漸漸地,便忘卻了心靈上的追求。生活中的所需,簡單地在小鎮的一個市集內便能得到滿足。
阿格拉 --- 外國人和本地人的旅遊熱點
說到印度最有名的觀光景點,當然非泰姬陵莫屬。阿格拉(Agra),位於印度北方邦西南部,從新德里坐巴士或火車只需要三至四個小時。我們從焦特布爾出發,經過九個多小時的火車旅程,清晨六時來到阿格拉。甫踏出火車站,如所有印度旅遊熱點的火車站一般,一群嘟嘟車和計程車司機蜂擁上前,盼能找到生意。我們跟一個看似老實的老司機擬定好八小時的行程和價錢後,便開始阿格拉一日遊。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833166
流傳四百年的愛情故事
吃過早餐後,第一站我們來到泰姬瑪哈陵(Taj Mahal)。泰姬瑪哈陵竣工於1654年,由蒙兀兒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賈罕為紀念第三任妻子,已故皇后姬蔓芭奴而興建的陵墓。葬在裡面的並不是泰姬,泰姬二字只是Taj的音譯,Taj Mahal意譯是皇冠和皇宮的意思。結婚十九年,皇后姬蔓芭奴在1630年第十四次生產中去世,臨終前向皇上要求他終生不得再娶,並為她建造一座人人可瞻仰的美麗陵墓。沙賈罕王不負所託,為他最心愛的女人耗時二十二年,斥資數千萬盧比,完成了這座結合印度和波斯建築風格,為後世所讚歎的伊斯蘭建築。純白色大理石的主體建築,融合充滿伊斯蘭色彩的符號和美學,連對建築毫無認知的我也不禁大為驚嘆。
第二站,我們來到距離泰姬陵兩公里外的阿格拉堡(Agra Fort)。阿格拉堡建於十一世紀,是印度三大紅堡之一,與泰姬陵同在1983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在八角亭上眺望泰姬陵的風景。沙賈汗王與皇后的故事還有後續,相傳在泰姬陵完成後,沙賈汗王打算在亞穆納河對岸以純黑色大理石為自己建一座陵墓,與泰姬陵遙遙相望,並以黑色和白色大理石橋連接,象徵超凡脫俗的愛情。可是沙賈汗王1657年遭到其子篡位,被囚禁於阿格拉堡內,只能每天在八角亭上遠眺泰姬陵淒美的身影。直到八年後逝世,始能葬於泰姬陵內,一直待在愛妻身旁,成全這愛情故事的浪漫結局。
阿格拉可算是我們這個旅程中充斥著最多遊客的城市,不單是外地旅客,連印度本地的遊人也爭相來一睹泰姬陵的風采。結束了人山人海的一天遊,我們在火車站旁的攤販吃過晚餐,便開展二十四小時的火車長征。
在火車度過漫長的一夜…不!是漫長的一天
印度火車網路十分發達,是世上最繁忙的交通工具之一,平均一天運載約一千八百萬人次,誤點的情況也常有發生。
二十四小時的火車?對。因為延誤了十二個小時。
阿格拉車站内人頭湧湧,有獨個兒的旅客,也有扶老攜幼提著大包小包的,有的席地而坐,有的擠到售票處查詢班次,更有大部份人自備被褥在車站大堂、月台、甚或車站外睡覺,或是在車站外的地上用柴枝生火取暖,看得我們嘖嘖稱奇。才不過是等車罷,耗用只是很短的時間,況且印度的冬天也不是很冷,用不著攜帶厚重的被鋪。到後來,列車在預定時間還未到達,我們不禁有點擔心,是錯過了正確的月台?還是在網絡上買錯了車票?我開始跟著其它印度男人們擠在售票處的窗口前,在月台上來回走動,寒意悄然襲來。阿格拉每天有多班前往瓦拉納西的火車,我們原先訂了車程十二小時的夜間卧鋪,打算一覺睡醒便到達期待已久的古城。如意算盤打不響之餘,更令在車站瑟縮一角等車的我們開始有初期感冒的跡象。
三個多小時後,火車緩緩駛至。充滿倦意的我們找到自己的床鋪,較好鬧鐘便倒頭大睡。睡醒,看看電話內的地圖定位,還有很遠的距離,再沉沉睡去,睡醒,再查閱地圖定位,也還有很遠的距離,再沉沉睡去。如是者重覆了數次,十二個小時過去了,在任何時間也能睡著的我也到達極限,開始跟鄰床的當地人閒聊。這樣的延誤對他們來說也是很罕見的,但他們就只是沉默地、無奈地繼續在車廂找樂子,甚或發呆,甚或吃零食,以消磨時間。我慌張地盤算著萬一半夜才到達瓦拉納西怎麼辦時,突然發現車廂內沒有任何鼓噪的吵鬧聲,回想前夜在車站時也一樣,除了在售票處前的印度式排隊擠擁外,沒有大吵大鬧嚷著要投訴的失控人群。也許只是我們聽不懂印度文,但看到的一切就是如此平靜,想起公司內動不動就要投訴的客戶,不禁泛起一陣黯然。最後我們在午夜終於順利到達瓦拉納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