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只能說每個人習慣不同,我帶過最誇張的是「安全帽」,一次去峇里島在烏布會租2天摩托車,雖然知道摩托車店會提供安全帽,也可以自己帶安全帽內墊去,但我們還是扛了2個安全帽去,打算用完就留在峇里島了。
因為不喜歡戴很多人用過的安全帽,而且天氣熱,安全帽的味道會很可怕,我受不了。
後來在便利商店看到有賣,一個大概台幣500左右,下次就會直接在峇里島買,用完送包車司機。
東南亞自助我們通常會包車,一到機場就有司機接送,行李多帶點也不用自己扛,只要沒超重,多帶點也無妨,我們還會帶泳圈、浮床、打氣機呢!(雖然當地有得買,但可能沒有我們喜歡的款式或沒時間去買)
可以說是對於要用自己喜歡東西,不喜歡要用的時候沒有的一種執著,可是自己就愛啊!有什麼辦法?
(這些東西我們大多是去程帶去,用完後就留在當地,不會再傻傻扛回台灣)
用自己的標準才是最好的標準,因為每個人需求不一樣。
我是從小就習慣每天反省我的每日行為,我慢慢發現我的行為是來自沒有安全感所以行李箱總是塞滿滿真的大半只是搬去然後又搬回來的東西。
一開始人家建議說什麼要帶零食餅乾泡麵我也帶,但其實無論去哪裡我都入境隨俗去體驗當地的食物(無論喜歡不喜歡),每次都沒吃又帶回來覺得很啊雜,我根本在台灣不吃泡麵的,帶回來也差不多摔碎了。
後來發現我因為對保養品沒安全感,一直想萬一,結果跟扛磚頭一樣,只用得到一點點而已,整個扛過去又扛回來。
衣服其他更不用說,我因為焦慮能帶的都會帶,包包鞋子也不例外,搞得每次出國我都懷疑我是移民嗎?
後來我弟隨意問我,萬一我行李不小心被航空公司弄丟了,那我出國還要玩嗎?我去英國就發生了行李沒遺失,但我新買的行李箱入境時就摔壞了(完全無法修,整個斷裂),我為了不知道能不能買到我喜歡的行李箱居然一路焦慮(到底是有多龜毛),現在回想覺得很不值得,沒有喜歡的也沒關係,時間和當下才是更寶貴的。
我一次一次檢視自己,我也慢慢問我自己可不可以沒有我喜歡的但我接受每個當下我遇到的安排,我也是一次一次學習去體驗不同的驚喜(有時後甚至比我認為的更好。
這次疫情我問了我自己一個問題,萬一有天我搬離了台灣,結果我可能很久回不來,然後我也必須換掉所有我習慣我喜歡的東西我可以嗎?(人生太多不可預料了
我想了三天之後我發現現在的我已經可以了,我一步步學會隨遇而安,或許這是我的人生課題之一,所以我從反省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