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的原鄉
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曾說: 模里西斯是天堂的原鄉,上帝先造了模里西斯,再創造伊甸園。我們把句子裡的模里西斯換成蘭嶼,一點都不衝突。在蘭嶼短暫待了六天,留下的不只是一張張看了會令人回憶湧上心頭的照片,還有不少塵封在我心裡最深處,無法取代的蘭嶼時空
給自己一個去蘭嶼的理由
我想很多人都很想去蘭嶼,甚至是列為口袋名單,但一看從台東坐船過去竟然還要兩個半小時,有些人就打退堂鼓了。我曾經騎單車環台灣,
接著我想收集台灣的所有離島,這個就是我非去蘭嶼不可的理由。哪怕路途再遙遠,路程再崎嶇,我都是要抵達,就是帶著這樣破釜沉舟的決心,我搭上了綠島之星,乘風破浪的通往位於90公里外的蘭嶼
請調成蘭嶼時間
有一種時區,叫做蘭嶼時間。當你下了船,抵達了開元碼頭,你可以忘記時間的流動,被那山窮水盡的景色給包圍;你也可以讓時間暫停在此時此刻,與三五好友把酒言歡。你還可以沉浸在當下,欣賞那平凡卻幸福的日落。
唯有慢下來,我們的感官才會打開,才有機會發現那不經意的美好與經常擦肩而過的曼妙風景

你需要的一切,蘭嶼都可以給你
失戀了,蘭嶼是最佳的療傷所,在這你可以找到一個能與你一生相伴的伴侶,那個人就是自己;工作倦怠了,蘭嶼是最好的元氣加油站,熱情好客的達悟族人,會讓你重新找回對工作的熱情;厭倦都市生活了,蘭嶼是最適合遠離塵囂的桃花源,清新的空氣、慵懶的節奏、傻呼呼的羊群,你會發現生活不是那麼千篇一律、日復一日;對人生迷惘了,蘭嶼是你的解憂雜貨店,海天一色的景致、無拘無束的環境、一群熱天之命的族人,你會明白原來生活有很多形式,人生也有很多版本。
不足為人道也的秘境
我旅行一向不喜歡跟風,正確來說是任何事情,不單單只有旅行,越是熱門的景點、越是需要排隊的餐館,我往往越興致缺缺。我喜歡那杳無人跡的小巷弄、沒有計畫隨興漫步的旅程,往往如此才會有不經意地發現。我一直覺得,
旅行最美好的部分,是從你迷路的那一刻才開始,此時你才會留意周遭的人事物,而不是一心盼望著未知的目的地,好多次我都在隨意閒晃的路途上遇到了我本該錯過的美好人事物,這次蘭嶼也不意外。我想沒有人在旅行的過程中會去參觀當地的學校,我只是好奇蘭嶼的小朋友在學校都學些什麼? 他們的上課環境是如何等等的,因此我溜進去了一所小學,看到操場許多小朋友在跑步,跟在台灣本島的小孩似乎沒有什麼不一樣,等下課了我跑去找老師聊聊,這位老師已經在蘭嶼教學八年了,他是來自高雄,我問他你會不會想回生活便利、燈紅酒綠的高雄呢? 他說他剛開始也是每天想家,看著家人的照片就會忍不住落淚,而如今他把這群蘭嶼的小朋友當成自己的小孩,不只是做他們學科的老師更要成為他們人生的導師,現在他找到了工作的意義與人生的使命,他輕描淡寫的說: 現在在誘人的待遇,他也不會回去了,因為這裡就是他的家。而他也跟我約了入夜後,回到校園的操場,他要給我看一個我從來沒看過的東西。我按著跟他約定的時間和地點赴約,只見操場一片黑漆漆的,有什麼東西是我沒看過的,難道他要表演火舞嗎? 還是有什麼特殊的夜行性動物? 我真的很好奇,此時我們走到操場中間的草皮,他要我用最舒服的方式躺下來。哇,不得了了,滿天的星斗,浩瀚無際的星空,沒有光害星星顯得特別明亮,特別願意出來拋頭露臉,我還真沒有看過這樣的星空嘉年華。還記得小時候在鄉下生活,夜晚有時可以看見幾顆較明亮的星星,我們就會很興奮的數數看有幾顆,而蘭嶼的這片星海,我想我還沒數完,天就亮了。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躺在我身邊的這位老師不是女生,不然可以來個星空下的浪漫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428733
把歡樂帶給別人,最後的好康都會回到自己身上
對我來說,
蘭嶼最難忘的一部份絕對是跟當地達悟族人的互動。我當時穿著一件印有F-16戰鬥機的T恤,去到了一間當地人開的小店面,打算買些紀念品,那個老闆看到了我身上的衣服,就跟我說他以前是開F-16,我實在很難相信,他圓滾滾的身材,不太清楚的國語發音,他開飛機不會有問題嗎?但他一臉嚴肅地對我說,我就暫且相信他,當我專注在挑著紀念品的同時,他突然冒出了這麼一句:
我沒有騙你,我以前是開F-16…旁邊的那台割草機。我整個人笑出來,原住民就是這麼豁達開朗,也因為這樣的小插曲,我多跟他買了不少的紀念品。
人生最大的快樂,就是帶給別人快樂,而且往往這些快樂會加倍的回到自己身上。他先鬥了我開心,以至於我多買了紀念品,他則賺到了他本來賺不到的錢,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不過最後的贏家我想還是他吧,你們覺得呢?
一瓶啤酒夠嗎?
原住民的酒量都很好,這句從小聽到大的話,在蘭嶼得到了驗證。大白天你就會看到不少人手拿著啤酒在暢飲,便利商店前或雜貨店門口,有時也會有一大群人在飲酒,在談天說地。
當你忙的焦頭爛額時,實在很羨慕他們的無所事事;當你被排山倒海的工作壓的喘不過氣時,你真的很忌妒他們的逍遙自在。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是我想到最適合來形容蘭嶼人的話了。從小被教導要未雨綢繆,要儲蓄,要為未來做計劃,看著當地人的生活我們可能會用糜爛來形容,甚至說他們沒出息,但我覺得他們只是在享受每一個當下,及時行樂。
王文華曾說: 你延遲的快樂是不會得到利息的。我們憂慮明天,煩惱未來等等的不確定,何不讓今天過的快樂,
當你每天都很用心地活在當下,不就是在替未來做最好的準備,因為未來的你不會去埋怨過去的你,怎麼沒有使勁地活著。當我從商店買了瓶啤酒準備回去酣暢淋漓,一個剛要進商店的當地人,看著我手拿一瓶酒,就問我: 一瓶夠嗎? 再進去多拿幾瓶啦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428733
聽海
你比較喜歡山還是比較喜歡海? 這是一個大家經常在討論,卻又很難回答的問答,自從去了蘭嶼後,我可以毫無疑問地跟你說:
我愛海比山多一些。我發現
看海可以讓人視野變得更遼闊,態度變的更謙虛,望向那一望無際的大海,我們真的只是滄海的一粟,渺小而微不足道,所有在社會上的功成名就、銀行帳戶裡的巨額存款根本不足掛齒;而
聽海可以讓人內心變得平靜,聽著浪一波波的打上岸,所有世俗的惱人事一夕間煙消雲散,你不得不讚嘆,
大自然是最能撫慰人心的樂章。在蘭嶼的六天裡,我常常起個大早,拿本書到離海最近的涼亭閱讀,我的神情遨遊在書海裡,而耳朵則聆聽大海為我演奏的交響樂,此時此刻的我真的覺得好滿足,
那種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是沐浴於大自然中才有的體會。
![]()
哭著回台灣
在蘭嶼待了六天,對我來說不長也不短,剛剛好,這段時間遇到了很多人,他們聽說我要在蘭嶼待六天,都表現出一副像中樂透不可思議的表情。
如果你只是走馬看花,騎著機車環島一圈,一天就夠了,三天都嫌多餘。我理想中的旅行是慢,是體會而不是觀光。我幾乎深入了蘭嶼的每個部落,並且與族人聊天,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性、過往歷史和出生背景,他們也跟我分享了蘭嶼的蛻變,以及觀光帶給他們的影響。
任何的事情都有一體兩面,人潮來了、錢潮來了,寧靜就散了、關係就變了,是好是壞,要看你用什麼角度去看待。
就我的立場,我希望蘭嶼仍然保有它原始的樣貌,當地的族人能維持純真善良的一面。鳴笛聲響起,六天的天堂之旅就要畫下句點了,在碼頭與在沙灘上撿貝殼認識的朋友揮手道別,
我的眼角不小心滴了一滴淚,那一瞬間有太多的畫面浮現在我腦海,我實在乘載不住,只好透過流淚來當出口
![]()
![]()
原文出處:
http://darvishhsu.pixnet.net/blog/post/10569701...A%84%E5%8E%9F%E9%8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