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旅遊好文]2020年的春天 帶隊到台灣最老的一條古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浸水營古道"浸水營古道,五百多年來有原住民、清朝...的豐富生態。只需一台腳踏車,便可以緩慢的穿梭其中,全村的坡度平緩,適合親子共乘單車自由行,感受龍田村的農村風情、歷史和文化的交錯片刻。
首頁
論壇
攻略
機票比價
訂房比價
優惠專區
會員相簿
景點地圖
背包幫
搜尋
今日新文章
註冊
登入論壇
背包客棧
論壇首頁
背包嚴選好文
台灣旅遊好文
遊記
浸水營古道之旅
16
2084
回覆
何 小美
何 小美
2013-10-07加入
等待郵件驗證會員
148
發文
52
主題
109
/ 33
收到小花
48
送出小花
查看個人首頁
#1
2020-05-25, 21:29
2020年的春天 帶隊到台灣最老的一條古道;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浸水營古道"
浸水營古道,五百多年來有原住民、清朝官兵、外國傳教士、日本人、牛販和國民政府等各時代的人民走過,它名叫「浸水營古道」,西起屏東枋寮,橫越中央山脈至臺東,是一條越嶺點最低、使用頻率最高、且壽命最長的古道。
時間上是這麼安排的
第一天 台北搭高鐵南下到高雄左營-車城福安宮-車城海蝕洞秘境-龜山步道
第二天 枋寮飯店出發-15.9公里 浸水營古道-台東知本飯店
第三天 南橫公路-霧鹿峽谷-利稻部落-龍田村-回程台北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428412
車城的福安宮,可是全台灣最大的土地公廟,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據說,由於先民定居後,水土不服,不堪瘴霧彌漫、瘟疫肆虐,為了析求平安康泰,故而奉迎故鄉泉州府之「福德正神」神像來此,建廟奉祀。
正殿的土地公像全身掛滿金牌,為清朝時期,受乾隆皇帝褒封,並賜王冠、龍袍一襲,可以說是全省最受榮寵、最「神氣」的土地爺。
龜山又名頂虎頭山,位於車城鄉境內,鄰近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是保力溪出海口旁的一座小山。
在台灣歷史上龜山占有一席之地,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日本出兵南台灣,即是在龜山下的射寮登陸,並且在龜山上建立砲陣地及戰壕,至今龜山上仍可見不少軍事設施,軍事重要性可見一斑。現在龜山已對外開放,墾丁國家公園在此還建有方便易行的步道,只要數十分鐘即可登臨,山上展望良好,可以望盡附近車城、恆春的山海景色,且這裡的夕陽更是不遜關山,是一些遊客遊罷海生館後順遊的墾丁祕境之一。
車城龜山步道的入口處
至今仍保有往日的軍事軌跡
牡丹社事件後,1874年日軍對南台灣發動攻擊。從射寮登陸後,即以龜山為幕營基地,沿四重溪攻入牡丹社。在此之後,日軍將龜山視為重要的軍事據點,仍持續開發住營,形成龜山內現在縱橫交錯的軍事坑道。
山頂展望極佳,看海觀天,舒暢無比。
浸水營國家步道西起屏東縣枋寮鄉的水底寮,終至東端的台東縣大武鄉的加羅?部落,為台灣所有橫越中央山脈古道中,越嶺點最低、使用頻率最高,且使用時間最長的古道。沿途仍留有許多古道遺跡,生物歧異度之高、稀有植物之多堪稱全台數一數二,其中又以蕨類及蘭科植物最為豐盛精彩,是一條富含人文史跡與特殊自然生態景觀。
浸水營古道,又稱三條崙古道,一般說法起點為屏東縣枋寮水底寮,途經玉泉村、崁頭營、歸化門越過中央山脈後終點在臺東縣大武,古道長度約47公里左右,交通部公路總局正式編號為縣道198號,步道徒步路段長15.9公里,為農委會林務局規劃之國家步道系統的一部分
三叢榕、領路頭 (早期古道的起點)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428412
三叢榕、領路頭 (早期古道的起點)
水底寮的開發是由南往北, 最早在今觀音廟附近,三叢榕附近較慢。老一輩稱此叫北門口,意謂水底寮部落的北面門戶。根據枋寮國中歷史老師林榮華的考証,三叢榕老一輩稱"北門口榕"有別於今派出所前大榕叫"西門口榕"原有三棵茂密的榕樹而得名。由於出此之外即為"番界",傳說甚多,稗官野史甚為豐富,是一甚具歷史意義的傳統空間。
需向屏東縣政府警察局辦理入山申請。
歷史
因1874年發生
牡丹社事件
,清廷遂展開了闢建開山撫番的工程,當地原住民
排灣族
政權商榷後,開鑿了幾條通往後山的越嶺道。
光緒
八年(1882年),清朝官員周大發等人負責監修這條
平埔族
馬卡道族
人移民東部之路,當初古道起點附近有三條崙石頭營的屯軍負責古道防務,因此清代地方誌將此道稱為「三條崙道」;當時身亡的官兵埋於
忠英祠
。清末時期包括
八通關古道
在內的多條古道都迅速廢棄,只有三條崙道路暢通無阻。
胡適
的父親
胡鐵花
於光緒十八年曾在台灣任職台東知州,當時便是利用這條古道過去台東述職。
大漢林道只能小巴(九人座) 或是自小客車才能到達, 但我們是採西進東出, 所以是使用接駁車,入口處只能停幾部小巴吧,無法大量停車
每隔五百公尺就會有一個路標告示
天氣好時可以遠觀南大武山
今日午餐的地方;這裡有個小小涼亭 可以稍做休息
這張是我走後 往身後拍的, 浸水營古道幾乎是全程下坡, 雖說是下坡不累,但全線15.9公里的路程對客人們來說也是很吃力的一條古道
浸水營古道 因為中央山脈南線雨水多,長年潮濕,所以被稱為浸水營,也是這條古道名稱的由來 ;沿路都能看到許多的菇類及特別的林相
穿山甲是穿山甲科動物的通稱,又名菱狸、鯪鯉,屬於脊索動物門哺乳綱,是鱗甲目的唯一科。穿山甲是一類從頭到尾披覆鱗片的食蟻動物,分布在非洲和亞洲各地。
木炭窯遺址 ;幾乎看不出是一個窯了...
昔日先民取相思樹幹放於窯內,利用火悶燒成炭,冷卻後取黑炭生火燒茶煮飯作菜,用於烘烤或取暖使用。
沿路都能看到許多穿山甲挖的洞
世界上穿山甲共有8種,分布在非洲及亞洲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分為樹棲型與地棲型。臺灣穿山甲屬於中國穿山甲的一支,是臺灣特有亞種。體長44~56公分,尾長30~40公分,體重約3~6.5公斤。頭部呈圓錐狀,吻部較尖。眼小,虹彩為黑色,腹面淡紅色。口無牙,具長型舌頭,舌長可達20公分。除鼻部、腹面及四肢內側外,全身布滿灰色鱗片,遇敵時會蜷縮成球狀。
生物習性:
穿山甲以螞蟻及白蟻為主食,以長舌黏取吞食。善挖掘,夜行性,白天休憩於洞穴中,夜晚覓食。穿山甲除了繁殖季節雌雄會同居一穴外,其他時間都獨居生活。其在體重超過2.4公斤後開始性成熟,主要發情期長達6至8個月,而懷孕期約4至5個月。小穿山甲出生後會攀爬在母體上,約5~6個月大後獨立生活。
棲地分布:
為臺灣特有亞種,棲息地從山麓到2,000公尺之高山,而以中低海拔300~500公尺之闊葉林或次生林較常見。因為獵捕及棲地破壞,目前已極為稀少,全省僅零星記錄。目前分布於陽明山國家公園、雪霸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等地。
當我們走到最後;看到這一座橋時 就表示出口離我們不遠了 ><
步道上現存的人文遺址包括有「姑仔崙舊社」、「力里社」、「歸化門社」、「出水坡遺址」、「浸水營清代營盤址」、「浸水營日警駐在所」等
姑子崙吊橋 曾經三度被颱風摧毀重建,現在的吊橋遺跡為1926年所建,現今僅剩橋桁。
姑仔崙吊橋橫跨的茶茶牙頓溪,那也曾是一個古老聚落的名字,只是今日的Google地圖上已不見「茶茶牙頓」四字,僅剩平板的大武溪支流。但「茶茶牙頓」是多美的名字,反覆低吟,彷彿就能穿越時空。
古道環境潮濕,步道旁樹枝、落葉間常有喜吸血的螞蝗伺機而動,若想避開這惱人的小生物,可在行前做好防蝗措施或選擇10月~隔年4月乾季時行走步道,以減少螞蝗侵擾。
上下陡坡甚長,要做好保護膝蓋措施。
步道徒步路段長15.9公里,且全程走完需安排車輛接駁,可視個人體力及交通安排狀況選擇是否原路折返,在這條生態豐富且充滿人文氣息的古道上,即使只走一段路也可以擁有美好的自然人文體驗。欲進入該步道前,需先至歸崇派出所辦理入山證。
利稻部落為海端鄉內最高海拔的社區,是南橫公路東段較大的一個布農族部落,位於南橫公路台20線省道175.5公里處,海拔超過一千公尺,是南橫公路旅遊帶中相當重要的休憩據點。地名的原由來自布農話「立豆」的諧音而來,意指吃起來黏呼呼的當地野生枇杷。居民大都為布農族人,整個部落座落在群山環繞的河階台地上,地勢十分平坦,適合居住與耕種,四週群山環繞,景觀十分優美,有如世外桃源般的寧靜,高海拔的氣候,帶來清涼乾淨的空氣,是炎夏消暑的好去處。
由於是南橫公路東段的要站,因此許多遠途經過的車輛會在此稍作休息,救國團在此並建有一棟山莊,提供寒暑假從事南橫健行的隊伍投宿,因此讓本地從多年前起,就成為登山旅遊界頗具知名度的地方,目前村中已逐漸有許多民宿與餐廳出現。社區內已積極發展布農族社區文化旅遊,紅豆、玉米、高冷蔬菜、布農族藝品等特產都相當受到歡迎。
行程最後一站 來到台東龍田村 "阿度的店" ;透過當地的導覽解說,讓我們更認識龍田村
龍田村極富歷史又兼具人文風采的模樣,總令人嚮往不已,不同時代的移民,帶來不同的文化,使得龍田村擁有多元的風格。騎上腳踏車,悠遊在漂亮的棋盤式農田與茶園風光之中,聆聽風聲、樹葉磨擦聲,還有鳥叫蟲鳴聲,愜意的生活其實就是如此平凡。
阿度的店 起源於91年9月26日,於臺東縣鹿野鄉龍田村創立第一家店。當時看到了關山單車市場的蓬勃發展,再回頭看到龍田豐厚的自然人文條件,決定把單車引進龍田再注入導覽解說的元素,為現在的發展主軸。
以人文情感搭配自行車,體驗生命與自然,希望創立一種人文自行車的新概念,開創更具市場深度的新未來,且本店是臺灣第一家常態性在做自行車結合導覽解說的店家。讓自行車變得更有生命更有價值,而不只是冷冰冰的機械。 讓自然、純真、感動、歡笑和你相擁相依,阿度的店即將蛻變,因為有您的參與。
龍田村 是東臺灣極富歷史又兼具人文風采的聚落。早年的龍田村是卑南族人的狩獵場,被稱為「鹿寮」,並有漫天蝴蝶飛舞,以及成群野鹿奔跑嬉戲。隨後歷經了日本殖民統治臺灣時期,村落在當年是著名的日本移民村之一,至今仍保有了像「日式校長宿舍」等傳統的日式建築,不同時代的移民,帶來不同的文化,使得龍田村擁有多元的風格。
除此之外,村裡漂亮的棋盤式農田與茶園風光,也是相當地令人嚮往。農村景緻豐富,景色迷人,農村環境造就的豐富生態。只需一台腳踏車,便可以緩慢的穿梭其中,全村的坡度平緩,適合親子共乘單車自由行,感受龍田村的農村風情、歷史和文化的交錯片刻。
何 小美
在棧內的其他好文
2020-01-31 尼泊爾自由行11日 (二)
2020-01-31 尼泊爾自由行11日 (一)
2020-03-01 北德拉曼巨木步道
2020年2月23日李崠山古堡一日登山遊
16
2084 次查看
小花
回覆
回覆
發表新主題
相似的主題
遊記
霞喀羅古道健行野營
25
4
2161
2021-02-25
遊記
走入《月光小夜曲》:南澳古道(莎韻之路)
32
4
4652
2021-01-16
遊記
[台灣] 2020 草嶺古道 福隆->大里路線交通全攻略
20
4
5828
2020-11-29
遊記
當志工好開心-淡蘭古道楊廷理古道走一回
8
2
1298
2020-06-29
遊記
淡蘭古道〖菁桐古道〗
11
5
4130
2019-10-14
顯示更多【台灣旅遊好文】主題
主題工具
顯示可列印版本
郵寄本頁給好友
目前版面
台灣旅遊好文
台灣旅遊好文收錄
發表新主題
查看所有主題
若有好文章想分享,請至
好文投稿區
發表。
相關搜尋
屏東
台東
陽明山
三條崙
虎頭山
霧鹿峽谷
進階搜尋
贊助連結
全球訂房比價
優惠碼&折扣碼
Klook 行程門票
Booking.com 訂房網
Agoda 訂房網
Hotels.com 訂房網
台灣旅遊好文相關網站
Facebook
Instagram
Telegram
Google News
下載論壇 APP
Android
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