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風時停下腳步,任風輕撫面頰,帶起因汗水而濕潤的髮,帶來了涼意,吹走疲憊,灌了一身的元氣.暮靄沉沉,暗紅色的天際線和空氣中的霧氣把生命暈染成一首無言的詩.坐在雲霧繚繞的山屋外頭,盯著山腳下漸漸亮起的點點光火.腦裡的千頭萬緒都不再重要,我只想靜靜地享受這一個片刻.
跟隨自己的心跳,那是唯一的指引,在每一趟新的旅程,都能預見新的自己.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327599
「一度も登らぬ馬鹿、二度登る馬鹿」 爬了三次的我是大バカ.
大學時期在北海道國家公園實習之後,背著背包跑到大阪旅行.
為了省錢,出發前一晚在車上藉著巴士昏黃的燈光,打開沙發衝浪的網站,送了一條訊息給當時在大阪留學的K,
沒過多久便收到她的回覆.
“可以喔!但我家現在還有個西班牙人在借宿,如果不介意太擠的話,我明天去車站接你.”
“當然不介意!謝謝你!明天見”.
就這樣我來到了K在大阪市區的家,一住就是兩個禮拜,也是在那個玄關口,第一次看見蓋滿烙印的木製登山棒.
聽到K分享的故事就下定決心之後一定要去挑戰日本的最高峰.
但這個小心願隨著我回台灣連同那些在旅程上拍的照片,一同收在抽屜的深處.消失在時光的縫隙裡,在平淡的生活中再也不曾被提起.
直到三年前到東京工作,才又想起這件事.
前年八月,突然拿到一個預計外的三連休,一直猶豫不決的我在出發前三天,才上網訂了巴士和山屋.或許是接近登山季的尾聲,幸運地訂到加開的登山巴士,和八合目的トモエ館.
裝備只帶了一件NIKE的長袖運動服,之前在海龜保育中心實習時買的登山背心,長褲.
賞鳥協會的雨鞋,ユニクロ的羽絨外套,雨衣和在出發前去百均買的麻布手套.
為了富士山另外購買的只有usb充電式的頭燈.
新宿車站出發的登山巴士將我送到五合目. 10點抵達,11點起登.
那天的天氣霧霧的,好像隨時會下雨.走在雲霧裡,就像走進依舊茫然的未來一樣,看不清來時路,也不見未來到底有些什麼會等著我.
但只要往前走,就一定會到達某個地方,看見一片只屬於我的風景吧.
自以為文青的我邊走邊想.
走到六合目,繳完協力金後找了一個角落坐下,拿出從家裡帶的飯糰,補充點體力.前面有無盡的之字上坡在等我.
在抵達七合目的山屋之前就開始飄雨,急急忙忙地從包包裡掏出雨衣,套上背包套後繼續前進.
在雨中走了一個小時才到達花小屋,被雨水打濕的登山杖放在爐上烘乾,再烙上印.
相較於先前的之字上坡,前往八合目的上山道滿是岩石,偶爾需要手腳並用.
拿著一根快跟我一樣高的登山杖真的很不方便,有好幾次都怪自己幹麻自找麻煩要買它.
也許大家都想趁著雨停時盡快抵達住宿的山屋,上山的路擠滿了人,一路走走停停.
停下來的時候就喝口水拍張照,看看風景,出發前擔心自己的體力可能無法負荷,看來是多慮了,也沒有高山症的症狀,就這樣一路走到了八合目的トモエ館.
在天拜宮和淺間大社都抽到大吉.
八合目的トモエ館比想像中的舒適,也有插座可以充電.
把濕的衣服換下來之後,休息一下,等待工作人員叫我的號碼去餐廳吃晚餐.
吃完飯簡單地用濕紙巾擦了一下臉和身體就到了熄燈的時間.
肚子餓了什麼都覺得是人間美味,一碗簡單的咖哩飯再配上一杯熱茶,就是山屋最豐盛的夕食.
一點半起床,大廳已經擠滿要去看御來光的登山客,把東西收好,戴上頭燈,加入上山的人龍中.
那天夜裡的風很大,上山的路不難走,等待的時間大過爬山的時間.
帶著薄薄麻布手套的我手指已經凍到沒知覺.心想,下次來一定要帶我的滑雪手套對抗這嚇人的風.
清晨的四點初,終於抵達山頂.
先躲進小賣店裡頭買杯熱飲,無奈凍僵的手指根本不聽使喚,只好請旁邊的弟弟幫我開錢包付錢.現在想起來真糗.
五點,在山頂迎接第一次的御來光.
坐在山涯邊上,看著日出的霞光染紅廣裘的大地, 無垠的天透著一抹微微的紅,恆古聖山沉默不語,唯有耳邊呼嘯的風聲,伴著我看著這幅如畫的美景.
接著去郵局寄明信片再到淺間大社參拜抽籤蓋章,最後上劍峰.
那天的風真的很大,在山屋認識的嚮導告訴我,這應該是他上來這麼多次風最大的一天.
連滾帶爬摔了兩次才上到劍峰.好險沒有再下雨.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下山之前,用了一個小時, お鉢巡り,看看萬年冰,享受一下站在日本之巔的感覺.
之後我又爬了兩次富士山.去年和今年.
去年也是一個人心血來潮又跑到河口湖再轉搭登山巴士上山.
去年很幸運有看到影富士.
今年則是陪朋友參加日本當地的登山團.從大阪出發.典型路線.
夜行巴士,早上6點到達溫泉旅館.先盥洗,再到富士山本宮淺間大社參拜,
一樣11點起登,住富士山ホテル,比起前兩次的トモエ館來說大一些,剛好旁邊沒人,但沒有插座可以充電.
凌晨2點出發看御來光,但很可惜沒讓我們上劍峰和お鉢巡り,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到頂上郵局寄明信片.
到了八合目就解散各自下山到停車場集合,前往溫泉旅館泡溫泉,再到附近的紅酒廠參觀,買紀念品.接著就拉車回大阪.
如果你問我會比較推薦哪種方式,該自己去還是跟團.
只能說各有各的好.
我認為自己去比較有彈性能夠調整行程,可以在山上慢慢享受清晨的愜意,寫張明信片給朋友.上劍峰拍張照紀念一下在日本之巔的自己,走一圈火山口看看雲海和萬年冰.
但跟團有嚮導也有好處.
這次同行的友人L在七合目開始就有高原反應,嚮導也是幫忙揹包包,注意每一個隊員的狀況.提供氧氣罐等等.
真要說哪種方式好,似乎也無從比較起.
這一次有許多團員因為身體狀況沒能登上富士山頂看御來光.
”爬山這件事,重要的不是你有沒有登上山頂,
而是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和自己對話,觀察自己的身體反應.
享受每一個往前進的當下.”
在出發前,嚮導對我們以及那些留在山屋的隊員說.
每年都會在山頂搭訕路人借國旗拍照.
![]()
嚮導的一席話在我心裡發酵.
回程的路上,我在日記裡寫下.
”爬山就好像是人生的縮影.
和人生一樣,前往山頂的路,除了自己沒人能替你走完.
在你累了的時候,有些人能夠扶你一把,
在你失去信心的時候也有人能夠陪你手上一段.
但終究,終究你必須一步一腳印,慢慢往前走.靠著自己的力量,往前進.
沒有捷徑.
或許步伐不快,或許有許多人會超越你,但那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只要你往前走,總有一天,
總有一天你能夠看見那幅只屬於你的風景,你能到達你想要去的遠方.”
富士山,明年見.
佛系更新IG:https://www.instagram.com/yachi_seikat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