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心提醒✽✽✽✽✽
由於本人是個有些強迫症的 Detail 控,抱著一期一會的心情,不管是在 Inca Trail 旅程中做筆記時、還是回來後書寫遊記時,都期望能越詳細越好。
若是你已有踏上 Inca Trail 的打算,不想提前被爆雷、想保留一些神秘感或驚喜感,那就『不要』閱讀本篇遊記吧!現在離開還來得及 XDD
✽✽✽✽✽✽✽✽✽✽✽✽✽✽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234663
Inca Trail Day 1 ➤ July 29th, 2018
天氣 ❖ 晴朗無雲
健行總距離 ❖ 14公里
紮營地 ❖ Ayapata(海拔 3,300 公尺)
集合時間 ❖ 凌晨 04:30
午餐休息時間 ❖ 中午 13:20~14:45
抵達營地時間 ❖ 下午 16:30
不負責任體感溫度描述 ❖ 清晨很冷、開始健走後溫度宜人
11:00 之後超級熱、15:00 之後又轉涼
太陽下山後冷到爆炸
實際上只睡了4小時左右,03:10 就全體起床整理行李了;
我們打算把行李箱寄放在
Alpaca Expeditions 的辦公室,所以要一併帶走。
❖ 關於 Inca Trail 的說明會和行李規定請參考⇢緣起&行前準備⇠
04:35 左右
Alpaca Expeditions 的大巴士來接我們了,
把所有行李都搬上車後,Jaime 就發給我們一人一條毯子,讓我們繼續補眠,
因為我們人數少,可以一人佔據兩個位子,就算要直接躺平也沒關係
(´▽`)
我們一路昏睡到 06:15 才被 Jaime 叫醒,
這時巴士停在休息站,我們有大約15分鐘的時間可以上廁所、逛逛小賣店。
離開休息站後,巴士大約又開了25分鐘左右,
來到一個不知名小鎮的車站,14位 Porters 早就在此等候我們了,
等到他們把所有用具都背上車後,巴士就繼續往
Piskacucho 前進。
巴士在 07:35 左右把我們送到
Piskacucho(海拔 2,600 公尺),
這裡便是
Classic Inca Trail 的起點;
Porters 們快手快腳地把裝備都搬下車,並到野炊場地佈置好,
Chef 也馬上著手料理我們的早餐。
▲ 每到大休憩點,Porter 都會鋪開塑膠布讓我們擺放背包,絕不會弄髒
而我們8個只要負責提自己的 Duffle Bag 悠哉悠哉地跟著 Jaime 走到野炊地就好;
(行李箱就留在巴士上囉!下次再見到就是 Inca Trail 結束後了)
這時候一位 Porter 發給我們一人一個小枕頭,我們還得要努力塞進 Duffle Bag 裡。
(枕頭是沒什麼重量啦、但有點膨,Duffle Bag 其實已經有點滿了 XDD)
從野炊點往下望,就是
Urubamba River 的支流。
▲ 請看 Johanna 老師示範如何正確洗手 XDD
就在我們還在四處觀望、拍照時,
Porters 已經準備好9盆(8個團員+1個嚮導)溫熱的水讓我們洗手了;
整趟旅程都是如此喔!
每次要吃飯前、睡覺前、剛起床時,一人都會有一盆溫熱的水,
洗手洗臉都可以,旁邊還會有洗手乳和擦手巾可以使用,
就連我這個有些輕微潔癖的人都覺得完全沒有適應困難啊!
(´▽`)
洗完手後,餐桌也架設好了,豐盛的早餐已擺上桌
(((o(*゚▽゚*)o)))
雖然麵包、水果都是切好就能直接端上桌,但炒蛋可是現場熱騰騰剛起鍋的,
能在短短20分鐘之內就搞定好這一切真的很厲害啊!
(´▽`)
我們大概只花了30分鐘吃早餐,然後就開始整理裝備,
使用洗手間、塗抹防曬油、把自己從頭到尾整個包得密不通風
XDD
這時大約 08:30,雖然有陽光,氣溫還是有些偏低,
包緊緊的既可防曬又可禦寒,一舉兩得
(雖然得到一面倒的評價說很像採茶女)
同時 Server 又端出了今日的補給品~
香蕉&
OREO 餅乾,
這是要放入我們各自的背包裡的,健行的過程中隨時可以食用、補充體力。
(有1位 Porter 專門負責吃食方面的事務,端茶、上菜全都是他)
(因為不知道他的名字,就姑且稱他為 Server 吧)
終於,我們在 08:40 整裝完畢出發囉!!!
(=゚ω゚)ノ
馬上就遇到
第一檢查哨;
這裡只是做簡單的姓名、人數核對,由 Jaime 全權處理,我們在一旁靜候即可。
通過
第一檢查哨後,
馬上就進到隔壁的
Centro de Interpretacion Santuario Historico de Machu Picchu,
這裡面展示了
Inca Trail 的歷史簡介以及沿途可能會看到的動植物的圖片;
Jaime 在介紹時,再三提醒我們
不要留下垃圾、只帶走回憶,
希望所有來到
Inca Trail 的人都可以共同維護這裡的生態環境。
在
Centro de Interpretacion 待了10分鐘之後,我們又往
第二檢查哨前進。
[ATTACH]true[/ATTACH]
來囉~來囉~這就是著名的
『km 82 告示牌』!!!
這裡就是
Classic Inca Trail 實際上真正的起點,來到這裡一定要留下紀念照的!!!
通過
km 82 告示牌後,又走了大概5分鐘左右,就到了
第二檢查哨,
在這裡就要檢查
護照和
通行證了!
(走 Inca Trail 的四天當中,護照最好一直帶在身上)
通行證是到了
第二檢查哨後,Jaime 才一個一個發下的,
我覺得
Alpaca Expeditions 這樣的安排很好,
因為這趟
Inca Trail 旅途中,每個團員都有好幾樣重要文件,
例如
通行證、進入
Machu Picchu 和
Huayna Picchu 的
門票、觀光列車的
車票等,
與其一口氣發給我們自己保管、結果發生誰弄丟了或誰忘了帶在身上等囧事,
導致拖累整個團隊的行進
(荒郊野嶺的是要去哪裡影印或列印備份)(¬_¬)
不如交由經驗豐富的嚮導保管、要用到什麼再發什麼,絕對不會有意外!
我們都通過
第二檢查哨後,Jaime 還得在那裡等候 Chef 和 Porters,
(除了觀光客,嚮導、大廚、挑夫也都得繳費並申請通行證才能進入 Inca Trail)
所以他便要我們先慢慢走過吊橋到對面半山腰的平台上,
看看風景、拍拍照、小歇片刻。
大約才等了15分鐘,Jaime、Chef、Porters 就跟上來了;
這實在是很驚人的速度,要知道,我們吃完早餐後,拍拍屁股就走人了,
但 Chef 和 Porters 可是得刷洗完剛剛使用的鍋碗瓢盆,
並且把所有器具(包含折疊桌、塑膠椅等)都打包背上身後才能出發呢!
▲ 遠方的 Veronica Mountain(海拔 5,893 公尺)
▲ Urubamba River 的支流,最終流向 Amazon River
這時已經 09:30 了,我們總算正式踏上
Inca Trail 囉!
除了閒聊之外,Jaime 一路上也會隨時停下來介紹生態,
今日我們將走的這段路是
Sacred Valley(聖谷)的尾端,
屬於乾燥區,可以看到的植物以尤加利樹和灌木叢為主。
這種植物叫做
Tara,是原生於 Perú 的一種植物,
弄碎後的粉末用於來漱口,可以治療喉嚨痛。
❖ 關於 Tara 的詳細介紹請參考⇢Wikipedia|Tara spinosa⇠
San Pedro cactus 也是原生於 Andes Mountains(安地斯山脈)的一種仙人掌;
根據聖經,Saint Peter 握有天國的鑰匙,
當年西班牙人初次來到 Andes Mountains 的乾燥區時,
在渴得要死的情況下,意外發現可以從
San Pedro cactus 中取得水分,
恍如來到天堂,因此便將這種仙人掌命名為
San Pedro cactus。
❖ 關於 San Pedro cactus 的詳細介紹請參考⇢Wikipedia|Echinopsis pachanoi⇠
乾燥區這段的
Inca Trail 尚有一些 Quechua 族人定居於此,
所以偶爾還能遇到像這樣的收費 Baño(廁所),
通常都是
Sol/.1.00/次,打掃得都蠻乾淨的。
邊走邊閒聊的時候,Jaime 也自我介紹說到他在大學時主修 Tourism 3年,
畢業後考到證照,然後已經有8年嚮導經驗,
在 Perú 有導遊證的好處,就是所有觀光景點都可以免費進入。
別看這堆白花長得很可愛,它們可是大名鼎鼎的
Flori Pondio(曼陀羅花),
有毒,是製作毒品的原料
(例如惡名昭彰的 Colombia 過去就很依賴它們 XDD),
同樣也是原生於 Andes Mountains 的植物。
❖ 關於 Flori Pondio 的詳細介紹請參考⇢Wikipedia|Brugmansia arborea⇠
走著走著,Jaime 又發現了新東西~
cochinilla,
這是一種跟 rolly-rolly 同家族的昆蟲,原生於中南美洲。
▲ 把 cochinilla 在手上捏碎後,就可以當彩繪顏料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234663
Jaime 說,16世紀時,北美洲人發現印地安人會用
cochinilla 來做臉部彩繪,
便興起了把它們用來製作彩妝產品(例如、口紅)的念頭;
直接捏碎
cochinilla 時是酒紅色,加了檸檬會變成橘色,若加酸則會變成粉紅色。
❖ 關於 cochinilla 的詳細介紹請參考⇢Wikipedia|Cochineal⇠
▲ Inca Sight 之1~Qhanabamba
Jaime 說,印加帝國時期其實建了兩條步道,
一條繞著山路攀爬(就是我們正在走的
Inca Trail),
一條順著河流走,較平坦、簡單易行走,一天的時間就能抵達
Machu Picchu,
(那我們究竟是為什麼不選輕鬆的走啊??!!)(;´༎ຶД༎ຶ`)
而
Qhanabamba 就是後者的其中一個驛站,是前往
Machu Picchu 的中途休息站;
在 Quechua 語中,城市名為『
tambo』的其實都是有行政和軍事用途的,
西班牙人入侵 Perú 後發現這樣的城市都會有許多食物、毛毯等補給品。
Jaime 也提到,
從
Aguas Calientes(熱水鎮)到
Ollantaytambo 其實也才63公里而已,
但是火車班次非常少、車速也很慢,
那是因為當初在建火車軌道時,為了盡量降低對環境的破壞,
所以只建了
單線道,每隔6公里才有一個可供雙向火車交會的軌道,
這也就是為什麼往返
Aguas Calientes 的火車票票價會如此地昂貴了,
實在是因為粥少僧多啊!
╮(╯▽╰)╭
(但其實這段軌道的經營權屬於智利,賺再多也進不了秘魯政府的口袋)
這雖然看似一件小事,但卻讓我非常震撼!
我一直以為一個國家要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大多數人民都有不錯的經濟能力後,
才會有餘力來關注『環保』、『永續經營』等議題,
沒想到在『永續經營』這條路上,Perú 走在這麼前面!!!
(;゜0゜)
就算生活水準離已開發國家還有一大段距離,
但他們確實很認真地在維護歷史遺跡、文化傳承,非常值得臺灣學習!!!
▲ 收費 Baño:Sol/.1.00/次
邊走邊『上課』(Jaime 的生態及歷史解說),感覺時間過得很快,
我們在 10:50 左右抵達第一個休息站,在這裡吃東西、小歇片刻。
休息的同時,Jaime 也說道:「Look at our winter! The sky is totally blue. There are no clouds at all. How beautiful!!! It rains a lot in summer, almost every day. Tell your friends to come to Perú in winter.」
講白一點,就是
他強烈建議大家7、8月的時候再到 Perú 旅遊啦!
(我其實也這麼覺得!下雨什麼的實在是太麻煩、太令人厭世了!)o(︶︿︶)o
說了小歇片刻,就真的是小歇片刻,只停留了25分鐘 Jaime 就催促我們繼續前進了。
爬到一個寬闊的平台後,回頭看看自己才剛走完的路,其實還蠻有成就感的。
但千萬別以為這樣就結束了
XDD 還差得遠呢!
╮( ̄▽ ̄"")╭
眼前這座山是今日的關卡,被稱為
Mini Dead Woman Pass,
沒錯,它便是我們明日的挑戰的縮小版!讓我們小試身手用的
XDD
(但其實難度差很多啊!跟真正的 Dead Woman Pass 比起來實在小兒科)
這時候,我們在路邊發現了熟悉的植物,
便是在
⇢Sacred Valley Tour⇠就曾經品嚐過的
Muña;
Jaime 說,
Muña 這種植物也可以幫助減輕高山症症狀,
如果泡成
Muña Tea 來喝,又可以幫助消化,
若是把
Muña 的葉子碾碎塗在皮膚上,還有防蚊蟲的功效,簡直萬用啊!
認識完
Muña 後,又得開始爬坡了。
▲ 難得遇到馬匹
▲ 同樣也是難得遇到小豬
就說了今天只是小試身手!
才10分鐘就可完成的
Mini Dead Woman Pass 簡直塞牙縫都不夠看
XDD
此時大約是 11:40 左右,陽光照射下,熱得大夥兒衣服一件一件地狂脫。
▲ Inca Sight 之2~Llaqtapata
▲ Inca Sight 之2~Llaqtapata
▲ Twin buildings 在 Inca 文化中是作為『廟宇』使用,跟亞洲一樣有『陰陽』的概念
我們在 11:45 左右抵達第2個 Inca Sight~
Llaqtapata。
Jaime 說,古時候的印加人很喜歡住在這樣的偏遠地區,
印加帝國的幅員廣闊,從北到南,但少有包含到雨林的部分,
因為雨林裡的部落們有弓箭,但印加人卻沒有這樣的技術、而是只有斧頭,
導致印加人很害怕雨林部落,同樣的也很痛恨雨林,
覺得裡面有很多未知又危險的昆蟲、生物,
但同時他們也知道雨林是重要的,可以提供食物、原料,
所以印加人便在這個峽谷設立了
Llaqtapata 這個城鎮,
因為過了這個峽谷就是雨林區,
而
Llaqtapata 作為中繼站,可以提供
Machu Picchu 補給品。
Hiram Bingham 在 1911 年發現
Machu Picchu,
而後才在 1915 年發現
Inca Trail 和
Inca Sights;
大部分的學者相信
Inca Trail 是為了宗教理由而建的,如同朝聖步道,
因為他們覺得
Machu Picchu 本身就是一座大型廟宇;
對印加人來說,建步道是很簡單的一件事,由於
Machu Picchu 在山谷之中,
所以他們建了許多條步道、都能前往
Machu Picchu。
1947 年時,
Llaqtapata 這裡為了經濟活動,
一度曾興建鐵路,用以運送經濟作物出雨林,後來又轉變為觀光用途,
直到 1998 年,大雨加上山崩,不但毀了鐵路,還淹沒了整個城鎮,
之後就不曾再重建了,變成改走陸路。
❖ 關於 Llaqtapata 的詳細介紹請參考⇢Wikipedia|Llaqtapata⇠
❖ 關於 Hiram Bingham 的詳細介紹請參考⇢Wikipedia|Hiram Bignham III⇠
我們在
Llaqtapata 停留了大約25分鐘後,才又繼續往前走。
走著走著,遇到這片山壁,我又再度懊悔沒有下手買遠距離長鏡頭了
(;´༎ຶД༎ຶ`)
沒錯!這裡跟我們前兩天參加
⇢Sacred Valley Tour⇠時在
Pisaq 看到的一樣,
山壁上的洞穴全部都是墓穴,根據印加傳統,
人死後,會在屍體內放入一些作物、鹽巴用以乾燥內臟(木乃伊的概念),
然後切斷四肢,讓軀體呈蜷曲狀再放入洞穴中,同時也會放入許多陪葬品,
但現在我們看到的洞穴們,洞口大開,早就被盜墓者盜光了
o(︶︿︶)o
走沒幾分鐘,又遇到了新植物~
Bromelia,據說和鳳梨同家族。
❖ 關於 Bromelia 的詳細介紹請參考⇢Wikipedia|Bromelia⇠
[ATTACH]true[/ATTACH]
之後我們又走了將近1小時,期間經過了幾個 Quechua 族人定居的村落,
沿途風景秀麗,隨便拍都美,實在令人大飽眼福
(((o(*゚▽゚*)o)))
就在我們快要走到午餐休息處時,
Jaime 又跟我們介紹了一種新植物~
Orquídeas Trichoceros,
這種植物長得很像母蒼蠅,還會散發出特殊的費洛蒙,
就是為了吸引公蒼蠅來幫它們授粉。
終!!!於!!!
我們在 13:20 左右終於抵達
Hatunchaca(海拔 2,930 公尺)了!!!
(((o(*゚▽゚*)o)))
終於可以吃午餐了!!!
(⁎⁍̴̛ᴗ⁍̴̛⁎)
(再不讓我吃飯,我就要倒在路邊當死屍了)
✥ 完整的旅遊行程與記錄請看 ☛
2018 ❀ July-August ✈︎ 祕玻克難行旅
✥ 無法成篇的小細節請看 Facebook ☛
Layla 蕾菈 の 旅行手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