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波茲南進入德勒斯登
我們選擇不走柏林到德勒斯登的路線,而是由波茲南坐火車進入東德的德勒斯登,中間則在 Frankfurt Oder 以及 Gottbus 轉車,花了近五個小時才到達德勒斯登。
在波蘭19天,對這個國家良好的印像大部分都是從波茲南而來。這個城市的男士會主動幫忙女士在沒有手扶梯的地下道提著行李上下樓梯。我們在既不年輕也稱不上美麗的年紀, 還能得到這樣的服務,心中充滿了感動。
除了市民熱心外,波茲南顏色鮮豔華麗的古城建築對我來說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 加上這裡的消費真的便宜。
↑ ↓ 波茲南 Poznan 的舊城區
德勒斯登 Dresden
三件和德登斯登相關的事:
1)從廢墟中矗立起來的城市
進入薩克森自由邦, 我們的第一個停留站是首都德勒斯登。
從波滋南到德勒斯登的路程我並不覺得遙遠。可是對這個曾經屬於共產東德的城市,我的第一個印象卻是它的不方便性。在德勒斯登的很多小餐館及cafe是不給外國人刷卡的。對我這個在美居住多年,不愛帶現金而靠刷卡過日子的人簡直就是一種折磨。
↑ ↓ 美麗的易北河

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德勒斯登城橫跨蜿蜒的易北河岸, 與其他德國的城市相連接記,因此有易北河畔的佛羅倫斯之稱 。由於靠近捷克和波蘭邊境, 它也是歐洲最充滿創意的文化十字路口之一。
不幸的是,德勒斯登在上個世紀裹被捲入了二次的世界大戰裹。在第一次大戰中的巨大損失裹它倖存了下來,可是第二次卻沒那麼幸運了。從1945年的2月13日至15日, 英國以及美國重型轟炸機在有著古老大教堂的德勒斯登城投擲了 2400 噸的高爆性的炸藥以及 1500 噸的燃燒彈。在短短幾個小時內, 25000 至 35000名的平民,其中大部份是老弱,婦女以及小孩被殺害。
轟炸德勒斯登市成為二十世紀最具爭議性的軍事行動之一 。雖己過了七十年,很多人至今仍在詢問:
為什麼要選擇在一個沒有軍事重要性的平民城殘殺如此多的百姓呢?
我深感同意。如果沒有很好的戰略理由, 那麼即使是時間的流逝也無法使它正確!
戰後重建德勒斯登的工程開始於1945年延續至今。柏林牆倒之前由單調資源缺乏的德國民主共和國起頭,牆倒了之後則由強大的德國聯邦共和國於1990年繼續的努力,一石又一石,精心的把德勒斯登從廢墟中重建起來。
以下照片拍自:舊城區的布呂爾平臺 Brühl’s Terrace 包括杉普歌劇院, Semperoper宮廷教堂,德勒斯登美術大學,高等法院等等
2) 世遺組織的價值觀和當地居民的需求有所衝突時
早在聯合國遺產組織 (Unesco)把德勒斯登段的易北河谷在2004年列為世遺名單之前,當地居民就在討論是否要在河上蓋一座鐵橋。
在2005年的一次地方公投中, 建蓋Waldschlösschen Bridge 鐵橋的提案得到了批准, 超過3分之2 的德勒斯登選民給予支援。
儘管聯合國遺產組織 (Unesco) 提出反對意見, 威脅將從世界遺產名單中刪除了德勒斯登以示抗議, 但德國人仍然不為所動,2007 年開始動工築橋。
果然在2009年,德勒斯登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除名的歐洲的遺產古城, 世遺組織說這座橋破壞了城市宏偉的巴洛克宮殿景觀。
德勒斯登的居民錯了嗎? 如果世遺的普世價值和當地居民的需求有所衝突時到底要如何去處理?
以下照片拍自:舊城區的聖母教堂Dresden Frauenkirche以及新廣場
3) 古典音樂史上最著名的三角戀
德勒斯登從幾個世紀以來, 一直都是歐洲最頂尖的藝術家,建築家以及音樂家的聚集之地,尤其以藝術, 音樂特別突出。
對古典音樂的愛好者,杉普歌劇院 Semperoper 是到德勒斯登的必訪之地。它是薩克森德勒斯登國立管弦樂團 Sächsische Staatskapelle Dresden的音樂廳,而德勒斯登國立管弦樂團於1548年成立至今未間斷仍然是這個領域中的翹楚,歷年來 Sächsische Staatskapelle 演奏過許多著名作曲家的音樂作品,包括了我喜愛的浪漫主義音樂詩人舒曼。
Waisenhausstraße 7,是舒曼和妻子克拉拉在德勒斯登的住的房子,於二次大戰中被摧毁,再也沒被重建。克拉拉於1845年在薩克森旅館 The Hotel de Saxe 首次彈奏舒曼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 the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 (Op. 54).
The Hotel de Saxe 戰後已被重建了,位於聖母教堂的新廣埸上 。
雖然生於薩克森的舒曼在德勒斯登只停留了五年(1844 -1849),可是舒曼一生中約三分之一的樂曲卻都是在德勒斯登所完成的。除了他留傳给後世的音樂外,他和妻子克拉拉,以及布拉姆斯三人之間纏綿悱惻戀情, 成為當時音樂界轟動一時的”八卦”外,前幾年也由導演 Helma Sanders-Brahms,布拉姆斯的後代,拍成了電影 Geliebte Clara ("Beloved Clara"),給搬上了大銀幕,讓這段戀情再次被矚目。
比較克拉拉以及布拉姆斯,舒曼在音樂發展及被培訓上的起步是相當晚的。出生於書商之子的舒曼,除了一手的好文筆外,他的音樂天賦在早年並沒有像克拉拉以及布拉姆斯那樣從小就被培育重視,一直等到了20歲時才投入克拉拉的父親,天才鋼琴家維克(Friedrich Wieck)門下認真的習琴。
舒曼和克拉拉之間的戀情一直被維克強烈的公開反對。兩人為了結婚不惜上法院與維克對簿公堂,一直到了 1840年,舒曼和克拉拉才有情人終成眷屬。當時克拉拉在音樂界的名氣己大過舒曼,可是為了舒曼,她毅然地放棄身為第一等鋼琴家的地位,停止了她巡迴演出的生涯。
在和舒曼十六年的婚姻裡,克拉拉經歷了丈夫音樂生涯以及精神上的高低起伏。
舒曼於1854年在一次的精神異常中跳入了萊茵河,被送到波恩的精神病院,那裏他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後兩年。這期間,克拉拉必須扛起養家重擔及籌措舒曼的醫藥費用,因此她再次四處巡迴演出。舒曼在46歲時英年早逝,當時的克拉拉才36歲。舒曼死後克拉拉未再重嫁,餘生為推廣丈夫的作品於世努力。舒曼能至今在古典音樂史上佔了這麼重要的一席之地,克拉拉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反而,克拉拉自己的才華及作品卻漸漸為世人所遺忘。
而布拉姆斯比克拉拉小了14 歲。當年舒曼因欣賞布拉姆斯的音樂才華,邀請了他與他們同住。
由於舒曼的提攜以及在樂壇上的影響力,布拉姆斯出道之後一路平順。
對克拉拉的才華,布拉姆斯一直是非常仰慕的。在入住相處後,布拉姆斯對卡拉拉的情愫,由尊敬轉成愛慕,三人之間的關係的微妙變化,導至最後布拉姆斯選擇了離開。
當舒曼在療養院的這段期間中,布拉姆斯應克拉拉的請求回來幫她照顧家庭
在1856年舒曼病逝後,布拉姆斯離開了克拉拉,從此不再相見。
布拉姆斯一生未娶。
對於克拉拉與布拉姆斯之間的感情是否止於柏拉圖式的? 一直是後世討論的話題。
以下照片拍自:舊城區的茲溫格宮 The Dresden Zwinger及奧古斯都街(Augustus-strasse)的馬列圖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201338
Dredsden旅館推薦:
ibis Dresden Baste
Prager Strasse 5
Tel: (+49)351/48564856
優點:
1) 位於火車站前 Prager Straße shopping 區,超方便的。
2) 附近好幾家DM的店
3) 前台有中英文的服務。
4) 三人房的空間很大,客廳及主臥室各有房門隔開。
5) 乾淨不吵鬧。
6) 不貴,越早訂價錢越好。
德勒斯登周圍的古城
邁森 Meissen
![]()
德國的夏天多雨。待在德勒斯登四天,每日毛雨綿線不斷,出門都頂著灰色的天空,可是並沒有影響到我們的玩興。
我們決定選擇一天去邁森走走。
從德勒斯登的中央車站出發去邁森Meißen,搭S-Bahn火車S1線只要半個小時的車程。
邁森被稱為 "薩克森的搖籃", 早在928年就有人在此居住了,教會則在 968年在此成立,從此之後宗教在邁森有了強大的影響。照片中哥德式建築的邁森大教堂在1260年建立, 與阿爾布雷希特斯堡城堡位於同一座山上。由於缺乏建築的空間, 它是歐洲最小的大教堂之一。
邁森在歐洲以製造瓷器出名, 不過我沒有慾望去博物館參觀瓷器。多年之前,我們曾在中國景德鎮的瓷器工廠參觀過,深感無聊。
這一天我們只在城裡上上下下走了一回,吃了一頓好午餐,在不同的 cafe 喝了幾次咖啡,最後帶著快樂滿足的心情回到了德勒斯登。
包岑 Bautzen
從邁森回來的隔天我們決定再一次從德勒斯登出走。
這一次是小城包岑。我在DB官網上買好邦票,三人一早就由中央火車站出發。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201338
包岑,位於離波蘭邊境50公里處,在過去擁有二座關禁政治犯的監獄,曾經一度是東德年代政治犯的惡魔島化身,如今隨著牆倒之後,其中一座己被改成紀念館,另一個現則被當作懲戒所在使用。
火車約在50分鐘後就抵達了包岑。
包岑,在這個風景如畫的德國小鎮,我們看到了一座古老的城堡 (可追溯到10世紀)、一座大教堂、大市政廳、主街上五顏六色的老房子以及其它一些美麗的建築。
根據 info center 拿到的資料,包岑約有20% 的居民屬於索布族斯拉夫少數民族,在這裡可以見證他們非常努力地保持自己的語言及傳統。包岑這個城市是雙語的, 不僅所有的標誌都以兩種語言, 德語和盧薩提安, 這裡還有盧薩提安報紙、電臺、劇院和文化館。
和瓷器博物館一樣,我也沒有想看監獄的慾望,只把城上下,裹外,踏踏實實的看過一遍,最後在一座古風車建築內的售票處買了一幅包岑城的木刻畫想帶回家做紀念。再一次從禮品包裝上,見證到德國人龜毛不含糊的個性。同樣的,我在波茲南的古城也買了木刻畫,當時老闆很隨意的把它丟到塑膠紙袋裡就交給了我。可是在包岑,我眼前這個堂堂超過六尺高的中年大叔,卻小心翼翼的把掛在牆上的木畫拿了下來,仔細的前後擦拭過一遍。接著用厚實的紙包裹了好幾層,每個角落都用膠帶固定,再把木畫放進禮物盒裡,再一次固定好,最後放到紙袋裹交給了我。
天呀,這只是一幅 30歐元的畫!
大紀元: 消失中的德國少數民族─索布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