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但斯克,以但澤(Danzig)之名隱身在課本一隅的北方港城,
或許這座城市的身世就是波蘭千年風浪的縮影。
〈初見〉
從托倫初抵格但斯克那天陽光正好,對冬季往往陰雨連綿的這座城市來說難能可貴,
磚造的火車總站不禁也讓人想起散落在波羅的海沿線,漢薩古城們共有的特色。
從車站走到舊城區的距離說遠不遠,但拖拉著行李倒也不是多麼輕鬆的差事,
體力不濟的旅人建議可以考慮搭乘UBER到高地門(Brama Wyżynna)前起步。
〈舊城之壹 - 山牆、小窗與窄屋〉
穿過黃金門後,兩側林立的窄屋似乎帶點阿姆斯特丹的影子,
承襲自漢薩與低地國北方文藝復興的建築風格和當時的稅制造就了窄屋多窗的特色;
據說當時窗子開得越大,稅就收得越多,因此無不竭力達成小面多窗的目標,
不過競相爭豔的色彩、造型各異的山牆與窗櫺卻又是富商屋主們競逐炫富的舞臺。
或許除了炫富,這也是當時顯赫的格但斯克企圖證明自身文化水準的展現吧?
〈舊城之貳 - 市政廳 Ratusz〉
相較西歐廣大的莊園體制,中歐地區由市民自治的城市傳統更為悠久,
也因此,如果說封建制度的權力中心是城堡,那自由城市的核心建築便是市政廳。
作為漢薩同盟在波美拉尼亞地區最大的口岸與商圈首府,
格但斯克的市政廳早在13與14世紀之間便開始興建,以當時主流的哥德風格。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331453
值得一提的是,與同樣盛行哥德式建築的英格蘭、法蘭西或西日耳曼地區不同,
波羅的海沿岸與低地國的地質與建材並不適合也無法供給大量且厚重的石塊,
因此以北德呂貝克與格但斯克為代表的磚砌哥德式建築便成了北陸的共同特色。
格但斯克的市政廳命途多舛,屢次遭到大火以及二戰的空襲影響而數度重建,
現在內部重新規畫為市立歷史博物館,融合哥德式與文藝復興風格的裝潢務必一看!
〈舊城之叁 - 長廣場 Długi Targ 與 海神噴泉 Fontanna Neptuna〉
長廣場被譽為歐陸最美麗的廣場之一,周邊華麗的富商宅邸比肩而立,
距離市政廳不遠處的海神噴泉則象徵著格但斯克這座海洋城市立基的信仰。
關於海神噴泉也有個傳說,中世紀的市民老愛把金幣丟到噴泉裡祈求好運,
不勝其擾的海神顯靈舉起三叉戟,憤而將其擊碎為一片片金箔(什麼妖術!?
而這項事蹟也就成了格但斯克名產 - 黃金水(就是加入金箔的伏特加)的由來。
〈舊城之肆 - 聖瑪利亞教堂 Bazylika Mariacka〉
不只是市政廳,作為信仰中心的聖瑪利亞教堂也是這座城市顯赫財力與技術的展現,
這座聖殿的地位崇高,在跨越160年的漫長建設後成為人類史最大的磚造教堂,
即便是漢薩首府呂貝克的聖瑪利亞教堂,據說也是仿造格但斯克的版本而建。
教堂內也藏有一座天文鐘,固然是沒辦法與布拉格老城那座舉世聞名的媲美,
但免去人擠人的困擾也可以細細觀賞鐘面上刻劃細微的圖形;
倘若對自己的體力很有信心,可以挑戰攀登400餘階的樓梯登上塔頂鳥瞰,
但請務必做好心理準備,中空的塔身一旦響徹報時的鐘聲真的會被震到懷疑人生。
〈舊城之伍 - 火藥庫 Wielka Zbrojownia〉
名為火藥庫,但在這座陰雨連綿的城市裡卻是一抹最迷人的粉,
堪稱是整座城市最華美的文藝復興式建築。
如今火藥庫硝煙不再,搖身一變成為格但斯克美術學院的校舍,
一樓則化為多用途的展覽空間,時不時會有新銳創作者的作品展出。
〈舊城之陸 - 琥珀街 Ulica Mariacka w Gdańsku〉
由波蘭到立陶宛間的波羅的海岸是歐洲最主要的琥珀產地,
從大教堂前一路延伸到河邊的琥珀街時至今日仍販售琥珀飾品(然而並不便宜
過去這裡是名流富商宅邸的集散地,現在則成了交織咖啡館與琥珀小舖的浪漫街道。
〈舊港 - 運河、倉庫、起重機 Żuraw〉
莫特拉瓦運河是這座城市的命脈,在漢薩輝煌的昔日裡熠熠生輝,
但當商貿帝國的繁華落盡,也只能追憶曾經滿布船隻、充滿人生的河道。
如今依然矗立在運河邊的巨大起重機與古老倉庫改建而成的海事博物館,
靜靜作為歷史的見證者參與格但斯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巨大的起重機從15世紀建立至今仍能正常運作,
驅動這項龐大裝置的機械甚至還只是純然的木輪結構;
內部開放參觀,氣氛稍稍微有些陰森,小心別被人像嚇到了。
散落於運河兩岸的海事博物館館藏豐富,
航海相關的繪畫、打撈的文物、船隻模型一應俱全,
當然身為造船重鎮的相關資料展示也不能錯過,不知不覺就能耗上大半天。
〈漫遊者 Flâneur & Flâneuse〉
總是偏愛冬季的歐陸小城,靠海的、山裡的都好。
離海不遠的格但斯克吹著微帶潮溼的風,不知是不是從海邊吹來的呢?
亞熱帶的島嶼總是太過擁擠,偶爾把自己拋向蕭瑟的遠方反而喚回存活的實感。
不敢說格但斯克是一個多華麗或人生必來的旅遊目標,
但這是一座很適合散步、很適合獨行、很適合穿梭在巷弄裡細細咀嚼的可愛小城。
像是談場戀愛,我們想像城市的色調、呼吸城市的氣味,感受古老石板的觸感,
透過一點一滴的觀察與積累,最終人與城終於得以注視彼此的雙眼。
旅行中的書寫、攝與被攝都是喃喃自語著對城市訴說的愛意,
恣意地著迷、貪婪地探索,在一次次的移動與停留裡終於對某座城市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