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紀元5779年始,身為涅法涅姆的我,在三怙主的祝福下,自遙遠的東方神州啟程,經香江、過泰京,西行至約旦河邊的哈希姆王國,開啟了朝聖之路。
於王國首都片留三夜後,便開始南行,先抵達了此行的主要中繼站:穆薩河谷(Wadi Musa)。
佩特拉東南東的穆薩河谷,阿拉伯語意「摩西河谷」;傳說中,先知摩西穿越山谷時,於此處鑿了一口水源,是為「穆薩泉」,後來的納巴泰人,也築水道,引泉水入佩特拉,為城所用。谷地現今匯聚眾多商人,食衣住行一應俱全,長年下來發展成鎮,乃現今旅人拜訪玫瑰紅城主要駐留地。
然而剛經歷兩百餘里奔波,只想快點休息的我,看了看地圖,開始尋找未來數日下榻的所在聚落:烏姆西洪(UumSayhoun,أم سيحون)。詢問數名車伕,許多人搖頭表示不知聚落在何處;遍尋數刻,總算有位爺願意駕車帶我一程;整路想著:究竟是這個異鄉人發音不對,還是單純不想搭理。
烏姆西洪位處玫瑰紅城北北東高地,為佩特拉、穆薩河谷至別稱「小佩特拉」的Siq al-Barid必經聚落,由此域遊牧貝都因原住民組成;此地有兩個鋪子、一家餐館(مطعم ابو هاني,鷹嘴豆三明治料理)與數個客棧,包含這些日熱情款待我的Happy Bedouin House。
經一夜休息、整頓,翌晨帶上兩卷美味三明治,正式步上追尋偉大魔導師「塔 拉夏」之途。
近20年的光陰,「塔 拉夏(Tal Rasha)」這名號,從史詩故事的流傳、日常生活的娛樂、美學設計的呈現……等等,在眾涅法雷姆的生活中,如影隨形。
由貝都因host指引下,得知烏姆西洪有條小路可直達佩特拉:沿聚落主要幹道西行至遇分岔路,右側大路為通往小佩特拉唯一路徑,左前下坡路邊可見一太陽能變電站、更往下行有一檢查哨,順勢而下即進入古玫瑰紅城領地。
出烏姆西洪、至佩特拉北方入口約莫兩公里,海拔直降100m的連續下波。步出聚落,映入眼簾的是那千百年來,保護著這古老遺跡的赤色山巒與斑駁坑疤的山壁。仔細一看,可見到那坑疤不是山洞,乃經年累月風化後的先人建築殘跡;據聞,現在仍有數百名居民生活於這些絕壁築洞。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447145
古城的路上不見其他旅人,反倒有許多本地人,徒步的、駕車的、騎驢的,三三兩兩,應是進城工作、張羅生計。路上遇了位迎面而來的貝都因男孩,看似七歲左右,說要當我的導遊,他父親見狀立馬拉回,吩咐「該上學了!」並對我尬笑一下,我則對小兄弟說:「好好唸書,以後再回來給你帶。」
越往下坡,越發清楚地看到石壁上的各種生活遺跡。靠上緣、承受較多風吹雨淋的許多建物已不見原型,僅留下個坑,成為了驢馬、羊群遮風避雨的休憩之處;山腳邊上,仍有數個遺址,殘存當年的雕刻痕跡。
再往下走,進城的人越來越多,看來是古城北側入口到了。
這兒也有崗哨,但其中不見人影,我不假思索直接進城;所有機械載具,皆需駐留此地,可進城的交通工具僅有驢馬,及自己的雙腿;人們來往揚起的沙塵,在古城中飄蕩。
![]()
是否塵埃們渴望著回到原本的高度、重現佩特拉過往榮景,久不散去。
![]()
東向步行過大神殿(Great Temple)到了哈德良之門(The Hadrian Gate),短短百餘尺過程,不斷地回頭望向西北側的山坡,似乎有個意識咬耳朵:「方向錯了」。索性,就照著感覺、試著走吧!回頭向西,經過杜薩拉神廟(Temple of Dushares)與兩間酒館,跟著足跡一路邁入北方谷道。
![]()
循前人步伐前進,看著兩側的石洞、手上沒地圖的我,心裡嘀咕著:「走這到底對不?這路不若傳說中的佩特拉一線天…」可除我之外,尚有幾位旅人及乘著驢的貝都因人入谷,故硬著頭皮繼續走。殊不知,走沒多遠,開始上坡了,「這…,咋跟人們說的不一樣,卡茲尼神殿的路上何來的爬坡!?」不知所措的自己嘴裡嘟嚷著,步伐卻飛快地向上移動。
![]()
直到上坡路邊出現小販,心裡才踏實些:「至少還有攤商,應該沒事,大不了原路返還!」就這麼,越走越遠、越行越高,轉頭已不見谷道入口。過了段稍有洞天的坡段,放緩了步調,沿這單一路徑,徐徐步行兩百餘尺,再鑽過一個縫,突然間眼前開闊了起來!
「這是到了山頂了?除空地外,就只有前頭那滿是人的茶室,就這樣?」
![]()
「罷了,走了兩公里、上升190m,先上茶室QK唄!」欲小憩一會再行打算;拖著步伐喘著氣,踏過最後一段階梯及石子路向空地前進。
此時右後側傳出人聲,應該是山壁回音吧;持續緩步前行,耳後聲響卻逐漸清晰。
暮然回首,「哇嗚…!」一紅橙巨人豎立於此!
![]()
是…是…修道院,代爾修道院(Ad Deir)!
「是的…!我找到了、終於找到了!真的是他嗎!?」
![]()
驚喜、雀躍、感動、讚嘆、懷疑、再三確認…;此時此刻的涅法雷姆,傻子看見至寶般,呆望著修道院。
驚嘆聲此起彼落,過了許久,才因後續到達的旅人呼聲中回過神來。見朝聖者由峽縫魚貫而出、抵達廣場,接連而起的讚美聲,決定將院前讓出,到前方茶室歇會。
叫來些茶水、享用著美味的鷹嘴豆三明治,挑了視野最佳的板凳,打算放下一切思緒,欲與塔拉夏展開神交。
在偉大的建築前,平靜的內心裡迴響著啟程以來的經歷:仙乃日下的尷尬、過度自信的大摔自駕、異於平常的慕田峪藍、馬交投機的旅費、漂向北方的爆肚涮羊、貝都因mansaf及falafel……等;一會兒激昂、一會兒平靜,一下責備自己怎如此不小心、一下子又想說就這麼算了吧。
內心來回激盪一陣後,發現都是自己與自己的對話,而這座巨人仍舊靜靜地在眼前,沒有任何回應。
呆呆地望著修道院,彷彿還期待著什麼時,突然、此刻才知曉,涅法雷姆之於塔拉夏,這一切只是開端,未來的旅途還很長,考驗還在前方,唯有不斷地走下去,繼續探索更多未明之處,方能求得追尋的他。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 也穿過人山人海
我曾經問遍整個世界 從來沒得到答案
我不過像你像他 像那野草野花
冥冥中 這是我 唯一要走的路啊」
-- 朴樹《平凡之路》
整理收拾、負起行囊、起身邁步,向塔拉夏帶給我的第一個感動與讚嘆道別,繼續未竟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