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4 出發
Hong Kong - Paris - Biarritz (Air) - Bayonne (Bus) - SJPP
朝聖之路有好幾條路線,其中法國之路 (The French Way) 是較為熱門的一條路線,選擇走這條法國之路的人最多,除了因為這條路線沿途風景漂亮,一路上方向指示清𥇦,再加上沿路的庇護所及補給站也充足,所以法國之路是第一次走朝聖之路的首選,夏天六月到九月是旺季,我在SJPP 民宿時主人家 Pascal 告訴我走法國之路的人越來越多,已經沒有淡、旺季之分,十月初仍然有人滿之患,甚至乎有些地方仍然是一床難求的。
法國之路全長約800公里,起點是從法國邊境小鎭Saint Jean Pied De Port 聖讓 - 皮耶德波爾開始,翻過1400米的庇利牛斯山而進入接壤西班牙領土的第一個小鎮 Roncesvalles奧雷亞加,再由東邊一路往西邊走一直到達終點 Santiago de Compostela聖地牙哥,以往幾千年來走朝聖路的人都是因爲宗教信仰,視走這條路為贖罪之路,但近年經過各地媒體廣泛報導後來走朝聖路的人越來越多,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為了宗教信仰,有些人會視走這條路為一趟心靈淨化之旅,又或是自我療癒之旅,甚至是對自我體能上的挑戰,無論是以徒步、騎自行車甚至是騎馬方式到達終點 Santiago de Compostela聖地牙哥大教堂,都可以在朝聖者辦公室那裡申請證書,據說擁有這張證書的人身上的原罪會被赦免一半,若是在聖年內完成,則可以獲得全部赦免。
根據官方資料顯示,走畢全程大概需時 32-37天,平均每天走 20-30公里,視乎個人體力而定,沿途會經過170多個大大小小的村落,城鎮及多達1800座富有歷史意義的古蹟建築,所經過的路段大部份是山路,田野,丘陵,樹林或是崎嶇不平滿佈沙石和泥濘路,偶爾也會走在平坦的柏油路或馬路上。
根據官方資料顯示,走畢全程大概需時 32-37天,平均每天走 20-30公里,視乎個人體力而定,沿途會經過170多個大大小小的村落,城鎮及多達1800座富有歷史意義的古蹟建築,所經過的路段大部份是山路,田野,丘陵,樹林或是崎嶇不平滿佈沙石和泥濘路,偶爾也會走在平坦的柏油路或馬路上。
到達朝聖之路的起點有很多方法,可以從以下路線或方式到達 :
1. Paris CDG –(Air) Biarritz – (Bus) Bayonne – (Train) SJPP
2. Paris CDG – (Train) Gare Montparnasse – (Train) Bayonne – (Train) SJPP
3. Madrid/ Barcelona/ San Sebastian (Train or Bus) Pamplona – (Bus) SJPP
法國國鐡 http://www.sncf.com
西班牙國鐡 http://www.renfe.com
Pamplona – SJPP http://www.getbybus.com
San Sebastian – SJPP http://www.alsa.com
我們選擇用最快捷的方法到達聖讓 - 皮耶德波爾 SJPP,由巴黎乘搭內陸機到比亞茨 Biarritz,再由Biarritz 機場坐巴士到Bayonne,最後從巴約納 Bayonne 坐區域火車到達 SJPP
出機場後在走廊通道旁邊的巴士站乘 4 號車,車票可以直接在車上跟司機購買,大約三十分鐘便到達巴約納 Bayonne 火車站,留意巴士站不是直接停靠在火車站前,下車後需要步行一小段路才能到達巴約納火車站。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444174
Bayonne 巴約納是法國西南部的一個小鎮,人口只有四萬多,是最近法國之路起點的前一個停靠站,若是選擇乘坐火車到達 Saint Jean Pied de Port 都必須在 Bayonne 轉乘區域火車才能到達。
The Way 電影𥚃開往 SJPP 的火車是蒸氣舊式火車,現在已經變成了現代化設備的火車,車廂內的螢光幕還清楚的打上目的地地點,不怕上錯火車,由 Bayonne 到SJPP 需時約50分鐘,下午一點,當火車駛進SJPP月台那一刻,當雙腳踩在月台上,突然間覺得築夢,追夢,圓夢,不難,就是看你願意付出多少去實踐夢想,雖然今次的徒步旅行未能夠走畢全程,但起碼至少不是原地踏步,其實一個人去追夢不容易,慶幸身邊有人肯跟我一起做這件瘋狂的事情。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444174
SJPP火車站跟舊城區有一段距離,火車上大部分乘客都是朝聖者,所以下車後只要跟著人群走便不會迷路,慢慢走大約十多分鐘便到達舊城區,剛出火車站遇到一位來自台灣的女生,她是獨自一人走並預計用36天時間走到終點聖地牙哥大教堂,後來我們在路上一直相遇,每次見她總是慢條斯理地一個人走著,非常享受走在路上的每一刻,原本我們相約在潘普洛納住在同一間庇護所,可惜因為到達時已經滿額而要改住別處,自那天以後再沒有在路上遇到,雖然只是短暫的相處幾天,我還是很珍惜這次的相遇,願主保佑她能夠平安到達終點聖地牙哥。
火車站前朝聖者標記
因為預訂的民宿下午兩點才開門,時間尙早所以我們先到朝聖者辦工室辦理朝聖者護照,Pilgrim office 位於這個小鎮的主要街道 Rue de la Citadelle,街上指標清晰,很容易找到。
朝聖者辦公室位於這個小鎮的主要街道 Rue de la Citadelle
在朝聖者辦公室工作的大部分都是志願者或義工,他們很樂意解答朝聖者所有問題,辦公室是全年開放,開放時間會因應不同季節而作出調整。辦好護照,放下三歐元拿了一個象徵朝聖者身份的貝殻掛在背包上便前往民宿方向走
Pilgrim office
39, Rue de la Citadelle – 64220 St Jean Pied de Port
Tel : 33 5.59.37.05.09
SJPP Pilgrim Official website : http://www.stjeanpieddeport-roncevaux.jimdofree.com
負責接待我們的義工是來自法國的退休人士,他們會詢問每一位朝聖者來自那個國家以方便日後作分析及統計,當那位義工得悉我們是來自香港,他非常興奮的不停跟身旁的工作人員說 "They came from Hong Kong"
根據官方統計,2019 年走朝聖之路總共 38 萬人,西班牙人佔 42%,亞洲人當中以韓國人最多佔整體人數的 2.4%,但來自香港的只有126人少於1%,看來朝聖之路對香港人來說是比較陌生,希望有一天走在朝聖路上,大家都知道亞洲人裡不是只有韓國人,還有來自香港, Yes, I came from Hong Kong, I am HongKonger.
朝聖之路所蓋上的第一個朝聖印章
朝聖者護照 EU2,護照上需要寫上姓名,地址及自己國家的護照號碼並列明將會以何種方式走朝聖之路,朝聖者憑著這本朝聖者護照就可以入住較便宜的公營庇護所、修道院或教堂附屬的庇護所。
辦好護照,工作人員會提供這張沿路經過的庇護所資料及一張詳細列明法國之路每段路的地形圖 ,朝聖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體力及身體狀況預先規劃每天所走的路線,後來我見很多朝聖者都是根據此官方資料而走。
庇護所資料不會每年更新,某些庇護所可能已經關閉了,如果想在當天入住最好預先在網上查核資料,免得撲空。庇護所分公營及私營,公營庇護所住宿費較平宜大約是每人每天 EU5-7,有些甚至是採取自由捐獻,而且部分住宿地方只會接待朝聖者,登記時需要出示朝聖護照,公營庇護所一般不設床位預約,以先到先得方式入住。私營庇護所收費由EU9-EU16,怕沒床位的可以在當天先打電話預約,部分私營庇護所有提供自費的早餐及晚餐。無論是公營或私營的庇護所,大多數是一大班人住在同一個開放式的空間內,還可能會遇到床蝨問題困擾,所以當選擇庇護所時最好預先花點時間看看網絡上的評價才作決定。
由於近年社交媒體及電子平台的的廣泛報導,吸引越來越多人來走朝聖路,很多人都會選擇從不同的地方或城市出發,當中以距離終點聖地牙哥前118公里的 Sarria最受人歡迎,,加上從國外前來的旅行團也是從這裡出發,所以由 Sarria 開始往後的鄕村小鎮也將會變得比較商業化,住宿及餐飲消費也相對較高了不少。
Saint Jean Pied de Port 位於法國邊境庇利牛斯山的山腳下,屬於巴斯克自治區,領土橫跨西班牙及法國,這𥚃除了法語,巴斯克語言也通行,因為電影 "THE WAY",把這個法國小鎮頓時變得有名氣起來,這個城鎮地方不大,小橋流水,如童話般的美麗小鎮,基本上預留半天便可以把整個小鎮走完。SJPP是法國之路其中的一個起點,這𥚃有很多店舖都可以購買得到走朝聖路所需的裝備,而且價格也算合理。
Vieux Pont 老橋,是鎮上最具人氣的一座石橋,橋下的河流- La Nive,電影 The Way 裏常常會出現的場景
Rue de la Citadelle 這條大街也是整個城鎮最熱鬧的地方,兩旁商舖及餐廳林立
Notre Dame Gate 穿過此城門一直往前走,就是通往朝聖之路的起點了
關於朝聖之路的標誌在街上隨處可見
山城上的一角,遇到 Happy dog
今晚入住的旅館 “Gite Bidean”,在網上評價極高,主人家 Pascal 非常熱情好客,每天晚餐過後會給朝聖者們安排大約一小時的簡說,提供很多關於走這條路的資訊,並提醒大家隔天翻越庇利牛斯山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天氣預報等等。還不停的提醒大家在山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及留意四周環境的變化,因為庇利牛斯山位於高海拔,氣候變化莫測,而且山上高度落差大,這分鐘是藍天白雲但可能下一秒已經開始刮起風來,大雨若再碰上大霧便會影響視野容易令人在山上迷路,多年來都有遇到朝聖者因為山上天氣突變發生意外而失足喪命。
Gite Bidean
11 Rue d’Espagne, 64220 Saint-Jean-Pied-de-Port, France
為避免鞋底的沙泥帶進庇護所內,Albergue會要求朝聖者把登山鞋放在門前指定位置,避免把室內的地方弄髒
我們預訂的雙人房,沒有門鎖,Pascal 說這小鎮很安全,外出或晚上睡覺時只要把門關上便可,第一次入住的地方是沒有門鎖卻完全沒有不安的感覺,從香港花了將近20小時到達SJPP,超過一整天沒有好好的休息,幸好出發前在網上預訂了這𥚃的獨立房間,不需要輪候浴室,明天便要挑戰1400米的庇利牛斯山,晚上十點便上床休息,可能是經過長途踄涉到來,體力有點透支,以往來歐洲需要至少兩天的時間來調整時差,第一晚竟然在沒有門鎖下的陌生環境裡能夠一夜好眠
Gite Bidean 有朝聖晚餐供應但因為想在鎮上四處逛逛,所以選擇晚餐在外面吃,SJPP算是旅遊區,每年到訪遊客多達五萬多人,價錢略貴晩餐平均消費每人 EU25 (主菜加飲料) ,但相比其他法國旅遊區,算是可以接受,而且一般餐廳的食物水準都不錯
今天目的地是西班牙北部也是走法國之路所經過的第一個大城市 Pamplona,潘普洛納是西班牙北部 Navarra 納瓦拉自治區的首府,這城市最為人熟悉的是每年 7月初在當地所舉辦的奔牛節活動 (節日的正式名稱是聖費10明節 Fiesta de San Fermin),吸引著大批遊客前來參與,在節日舉行期間,通常鎮上所有住宿地方都會一早爆滿。
Pamplona 潘普洛納能夠被大眾所熟悉要多得美國諾貝爾文學奬得主海明威先生,他在1926年出版的一本小說 "The Sun Also Rises" 大受好評而讓這個城市受人注目,小說故事是描述一班人到歐洲旅遊,途中停留在這城市並觀賞正在舉行的奔牛節活動,作者把當時觀看鬥牛時所看到的驚心動魄場面在書中巨細無遺地詳細描述出來,後來小說大賣並間接把奔牛節這個古老習俗宣揚到世界各地,也讓潘普洛納被世人所熟悉。
2019/10/9 Day 4 Pamplona – Puente la Reina 24km 7:30 hours
學習接受疼楚
這幾天所走的路好像已經超出了身體的負荷,你問我痛嗎?很痛,其實全身都痛。
每當開始走,每走一步腳底都像被針刺著,但走著走著好像身體已經逐漸地適應了那些痛楚,原來當痛的感覺不停出現,人便會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地習慣了那些疼楚,原來痛只是一種感覺,都會慢慢的習慣,人的適應能力可以是無窮無盡的。朝聖者一路走來身上或多或少都會帶著傷,每天都是忍受著雙肩的負重及雙腳的疼痛在走,然後當你走過了,回頭看,你會發現身上那些所謂難以承受的痛楚,是微不足道的。
早上離開潘普洛納這個大城市後,一路上走的都是鄉村小路,地勢也開始往上升,離開 Cizur Menor 後,在通往 Alto de Perdón 寛恕之峯的路上,所走的都是陡峭路段,從海拔 460公尺一路攀升到 790公尺,當到達了山上最高處時,風勢非常強勁,讓人差點兒站不穩,所以只稍作停留便繼續往前走,若是在天朗氣清的日子,值得花點時間停留在這片視野寛闊的地方,好好地欣賞附近壯麗的山谷全景。寛恕之峰後整整 4公里都是走急降的下坡石頭路,加速了右脚的傷勢,疼痛好像是每一位朝聖者任何時候必須經歴,只有自己才明白有多辛苦,有多難受,也只能靠自己去面對,非旁觀者所能感受到,理解得到,也幫不上忙,唯有學習接受。
今天的目的地是 Puente la Reina 蓬特拉雷納,又名皇后鎮,是由一位戰士 Alfonso el Batallador 於 12世紀時期所建立,地方不大,是一個寧靜的小鎮,人口大約 3000,以 Calle Mayor 這條主街貫穿整個市中心,皇后鎮是 Camino France 和 Camino Aragone 兩條從法國境內進入西班牙朝聖路的滙合地點,從這裡開始到聖地牙哥的所有路線將在這地方匯合為一,真真正正屬於聖雅各之路。
清晨的大教堂,冷清的街道
7:15 分出門,天仍未亮,在昏黃的街燈下出發
摸黑出門,走在大城市裏錯綜複雜的小巷容易令人忽略黃箭標記而迷路,第一次在路上失去方向感,幸好遇到一對西班牙夫婦示意我們跟著他們一起走,很快便找回那熟悉的貝殻標記並重新走回正確的道路上。
出城門之前先經過 University of Navrra 納瓦拉大學,該校園在20世紀一位天主教神父Jose Maria Escriváde Balaguer所創立,原來在大學內的行政大樓𥚃也有蓋朝聖章的服務,可惜我們今天太早上路,大學校門未開未能夠蓋個朝聖章留個紀念。
出城後,往公路上走一小段
走了一小時到達 Zizur Mayor 沿途走的都是連綿不斷的麥田
朝聖者以叧一種方式跟逝去的親人說再見
距離今天目的地皇后鎮還有17.2公里
太陽今天早上被烏雲遮蓋了,灰色的天空,灰得令人心酸
今天開始的首5公里,由 Pamplona 走到 Cizur Menor 都是平坦路
除了用走路方式,朝聖者也可以用腳踏車來走朝聖之路
遠望風車山
經過 Cizur Menor 之後,地勢開始向上攀升,往後的10公里,從海拔460米一路向上走到海拔790米的寛恕之峯,所走的都是石頭路
很特別的朝聖者墓碑
到了另一個村莊 Zariquiegui,一個很細的村莊,只有一家庇護所及一座教堂
San Andres Church 建於十二世紀的羅馬式教堂,但村莊內其他建築物卻建於較後期的15至16世紀之間,原因是由於Zariquiegui在14世紀時遭到蔓延整個歐洲的黑死病的破壞
教堂旁邊附設的公營庇護所,每日正午十二點才接受登記入住
風車山,沿途遠看是一排又一排提供風力發電的白色風車,風力發電在西班牙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山頂上這些風車為 Pamplona 提供主要電力供應
往 Alto de Perdo 一路上是雜草叢生,遍佈碎石的上坡路段,越往上爬風勢就越強勁,山上的風車好像有點遙不可及,無論走多久看上去還是距離很遠
朝聖者的獨有文化,喜歡在路上堆砌石頭,這個心型的石堆滿載著對逝去者的思念
Alto de Perdon寬恕之峰,是朝聖之路上其中一處著名的地標及打卡熱點,位於風車山上,周邊的風景其實很美麗,可惜今天山上風大,快速拍了幾張照片便離開,沒有多作停留。
根據 The Lore of the Camino de Santiago 這本書的作者Jean Mitchell-Lanham在書中指出䇄立在寬恕之峰山頂上的12 塊朝聖者剪影鐡片是代表著朝聖路的發展歷史,由中世紀開始興起走朝聖路,到後來因為政治,宗教及社會動盪的因素而冷卻下來,直到20世紀後期人們才再次興起走朝聖之路的興趣
傳統與現代朝聖者,相中兩位都是來自韓國的朝聖者,他們都是獨自一個人來走朝聖之路
寛恕之峯之後是連續 4公里的下坡碎石頭路,因為所走的都是急降下坡路,每一位朝聖者都走得小心翼翼,整段山路滿佈大大小小的石頭,需要全神貫注地走路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444174#post11720777
路上曾經有一位韓國大叔對我說,走這條路的人可能都是 crazy people,我想或許朝聖者就是要有一股傻勁才會放膽來這裡走一趟
在烈日當空下走這段下坡路,真的是太難,太辛苦了,很想放棄,今天一整天所走的路實在是太過大上大落,走到有那種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的感覺
走過長長的石頭路鋪成的下坡路後,感覺到膝蓋及雙腿差不多半廢
下山後到達另一個村莊 Uterga
Uterga 市政廰
正午時分到達 Uterga,終於明白為什麼西班牙人需要午休時間,因為午後的太陽熾熱得有點過分
繼續走下坡路到達另一個村莊的 Muruzabal
韓國團留下的標記,可能因為團友們都是每天早上分開走然後在當天目的地或庇護所集合,所以一路上導遊都在地上留下標記引領著團友們走正確方向
到達今天目的地皇后橋之前的一個村莊 Obanos
Obanos 這個小鎮仍然保存著很多中古世紀的建築
Obanos 的朝聖標誌
San Juan Bautista Chapel 建於十五世紀的天主教教堂
古老城門上有扇貝標記指示著走正確的方向
進入皇后橋之前的庇護所 Albergue Jakue,這間庇護所看上去不錯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444174#post11720777
Monumento al Peregrino, Puente身披斗蓬的朝聖者像於1965年安放在進入皇后橋的入口處,銅像下的石碑寫著 "從這裡開始到聖地亞哥的所有路線匯合為一"
早上 7:15 從 Pamplona 出發,下午 2:30 終於到達皇后鎮,由出發時天色灰濛濛走到藍天白雲。雖然這個城鎮不大但在這條朝聖路上非常出名的。
原來皇后鎮是 Camino France 和 Camino Aragone 兩條從法國境內進入西班牙朝聖路的滙合點,Camino Aragone 起點是從 Somport 到 Puente del Rei 全長165公里大約走 6-7 天到達皇后橋,沿途經過的村落不多但在路上仍然可以找到庇護所或餐廳,沿路指標也清𥇦。但不建議初春或冬天時候走此段路,因為部分路段有機會被積雪遮蓋,走起來會比較危險。
Puente La Reina 的主街,走在街上碰到的都是熟口熟面的朝聖者
Iglesia de San Pedro 聖佩德羅教堂
阿爾加河
建於十二世紀羅馬建築的皇后橋,因為當時進入皇后鎮的通道被阿爾加河分隔開,那時候仍未有任何橋樑,過這條河是非常不方便,所有朝聖者必須搭船渡過對岸才能夠繼續行程,當時的皇后 Dona Mayor 為了幫助朝聖者可以順利過河而下令建造這座橋樑,後來這橋被人稱為皇后橋,朝聖者必需經過此橋樑而進入小鎮的主街,是朝聖者千年來必經之路
太陽下山後的皇后橋
通過這座橋樑便可以進入小鎮的主街
很特別的外牆塗鴉
千年古橋,通往城外的路
橫跨 Arga River 羅馬式建築的皇后橋
市政廳位於主街的廣場,這個小鎮一直保留著十一、二世紀的建築物,這𥚃原本是一個荒蕪的小村落,所以人不多,因為朝聖之路關係直接帶動了這裡經濟發展,對西班牙政府來說朝聖之路也是一個幫助鄉間小鎮發展經濟並創造就業的好機會
這個小鎮人口不多,晚餐時間街上都是冷泠清清的
一街之隔已經可以見到三間教堂,Santiyako Beltza,最初建於12世紀,後來在16世紀進行重建,這教堂的特色是鐘樓上的天際線
今晚入住的私營庇護所,位於大街上
Albergue Puente 位於舊城區內的一間私營庇護所,乾淨整潔,晚上七點後接待人員便下班,住宿的客人便要從後門進出,入住時工作人員會給予後門密碼,住宿費 EU12,早上六時起有自費早餐提供 http://www.albergue@alberguepuente.com
2019/10/10 Day 5 Puente la Reina – Estella 22km 7:30 hours
別離
朝聖路上,眼見每天都有人因為各自的原因而離開,難免有點傷感,但慶幸同時也會有一些新的面孔加入,部分朝聖者因為工作關係假期不多,只能來走一小段,也有一些人因為受傷了被迫終止行程,所以由昨天開始,走在路上的又多了一批新臉孔。朝聖路上每個人都是隨心而走,步伐未必一致,有些人走到某個地方想停下來休息,又或是想繼續再走遠一點,無論是留下來還是繼續走都是自己的決定,累了倦了受傷了,可以隨時停下來或直接離開,在這條路上每天都會遇到既是陌生卻又熟悉的面孔,或許這些都只是一瞬間的偶遇,命運安排我們在地球上的某個角落,在某段時間和某個地方作短暫的相遇,最後大家都會回到原來所屬的地方繼續各自各的生活,緣來緣去,緣起緣滅,大概是這個意思吧!
其實人來到這世上,都是由零開始,最後重歸於零,聚散本是平常事,每個人,都是獨自來,孤身走,來時不曾帶點什麼,離開時也帶不走任何,無論人或是物,途中偶然的遇上了,都只是一點機緣與巧合,或許這就是人生,都是鏡花水月,過眼雲煙。
今天的目的地是 Estella,西班牙文 Estella 解作星星的意思,所以又稱為星星鎮,傳說在中世紀時一群牧羊人從遠方看到星星墜落在這地方上,後來還在附近的山洞內找到一幅聖母畫像,認為是神蹟顯靈,便開始在附近周邊興建了很多教堂及聖殿。星星鎮是被 Rio Ega 艾加河貫穿小鎮中間,這個小鎮雖然經歷了無數戰亂,但街上到處仍然保留著很多中世紀時期的建築物,小鎮內四處都可以找到以往歴史遺留下來的痕跡,是一個値得花時間好好逛逛的小鎮。
早上7:30 出發
穿過古橋走過拱門便可以回到朝聖路上
晨曦初現
一開始往山路走
早上迎來金黃色的晨光
一小時後到達第一個村莊馬涅魯,是一個人口不足500人的小村落
今天開始進入西班牙著名的葡萄産區,沿路兩旁種植的都是葡萄樹,納瓦拉地區因為氣候非常適合種植葡萄所以這地區也是西班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紅酒產區
另一個城鎮 Cirauqui 就在前方不遠處
到達另一個村莊西勞基 Cirququi,很多朝聖者都在此休息及吃早餐
一大早,村裡很安靜,鎮上只有路過的朝聖者
小休片刻又再繼續往山路上走
距離今天目的地還有一半路程
今天一路上會經過高山、田野,頭頂上熾熱的太陽把人都曬乾了
距離聖地牙哥還有676公里
Olive GardZen,附近是橄㰖園,周邊種植了300多棵橄㰖樹,每年的3-10月從早上8點到下午3點為路過的朝聖者提供舒適的休息區,所有食物、新鮮生果及飲料都是自由取用,隨心自由捐獻
走在路上,常常都會遇到或感受到很多善心人士在這條路上為路過的朝聖者提供無條件的幫助,在 Camino 的路上,我看到了在這條路上一直存在著的不求回報而付出的愛
桌上彩虹色的木盒是給朝聖者自由捐獻的
Olive GardZen 的主人家
這一年,大家都辛苦了,遠在地球的另一端看到這五個字,心情是百感交集
朝聖者可以把自己認為沒有用的東西甚至是書籍留下來給有需要的人,但同時間若是有需要的東西也可以把它帶走
為朝聖者提供中途休息地方,所有人都可以進入橄欖樹林,並在樹蔭下好好的休息
扇貝是走朝聖之路的標記,所以每一個朝聖者的背包都會掛上不同款色的扇貝,代表正在走朝聖之路
橄欖樹,西班牙是世界第一大出口橄欖油的國家,每年出產的數量比意大利或希臘還要多
開始進入西班牙的葡萄產區
隨著一路往西邊走,經過的都是高高低低起伏不定的山路
後段所走的路全靠意志力撐下去
Canal Alloz 貫通西班牙北部的運河
過橋後進入另一個村莊
穿過隧道
今天沿途經過的都是麥田、葡萄園,偶爾也會看到橡樹和橄欖樹
一整天都是在烈日的陽光下曝曬著走,沿途沒有遮蔭的地方,原本今天想再走遠一點,可惜雙腳不聽話,加上整日一直被那毒太陽追著走,唯有按照原定計劃只走到 Estella。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444174#post11721983
到達目的地 Estella 之前一個小鎮叫 Villatuerta,非常寧靜的一個小鎮
地上很大的 Camino Sign,不怕走錯路
鎮上唯一的一間咖啡店,Bar Polideportivo San Gines,只提供一般的小吃及飲料
輕便的午餐
又重新回到山路上繼續走
過橋後,很快就到達今天的目的地
駕車經過的村民送上一大串剛摘下的新鮮葡萄,雖然葡萄其酸無比但內心感到滿滿的甜,在路上一直得到很多陌生人送暖,無論是路過的當地村民還是那些同路人
Iglesia del Santo Sepulcro 位於進入Estella入口處的一間天主教教堂,始建於13世紀,教堂大門上的三行雕像,最高那行是描繪耶穌被釘十字架,中間那行是描繪耶穌受難之後,最下面那行描繪十二門徒的最後晚餐
走了七個多小時終於到了星星鎮,西班牙文Estella 解作星星,所以就稱為星星鎮,此鎮建於11世紀,雖然這個小鎭經歷過西班牙無數的內戰,但仍然能夠保存著原有的中世紀建築物,一路走來沿途可見,Estella 四處都被古舊的遺蹟包圍著,新與舊的建築物原來可以非常融洽的共存著
Estella 星星鎮位於 Navarra 自治區一個小鎭,舊城區仍然保留著許多中世紀時期的建築物,是一個夾雜著世界文化遺產與現代建築物的地方。
代表 Estella 的朝聖標記
San Cristobal Palace / Casa De Fray Diego De Estella 建於1540-1550之間,座落在通往聖地牙哥路上必經的聖佩德羅市長街的通行路上,是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作家 Diego de Estella 的出生地方,他創作了很多對後世具有影響力的作品,建築物內部設計充滿文藝復興時期的影子,現時已經成為這城鎮的文化中心
The Old Town Hall Palace/ Old Palace of Jutice ,建於18世紀的舊法院大樓和舊市政廳
Palace of the Kings of Navarre
羅馬式建築,大概可以追溯至12世紀時期的建築物,15世紀時成為了侯爵夫人的宮殿,17世紀後期曾經以巴洛克風格進行擴建並在1868-1941年期間這裏曾經改為用作監獄。儘管這建築物是以納瓦里國王的宮殿命名,但根據文獻記載這裡從來沒有任何國王曾經居住過,現在這座建築物成為博物館和美術館
牆上留下的都是歲月的痕跡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444174#post11721983
Puerta de Castilla 16世紀所建造的古老城門,城牆上面的三角星是代表著這座城市的象徵
Iglesia de San Miguel 聖米格爾教堂,其建築歷史可以追溯到12世紀,可惜到達時已經關門
Saint John’s Church, 位於 Los Fueros 廣場上,建於12世紀末,教堂中殿的外牆是唯一的羅馬遺跡,在1846年教堂其中一座塔樓曾經倒塌,目前教堂的外觀是在20 世紀初重建而成
千年古橋 Puente de Carcel / Weevil Bridge
貫穿小鎮中間的艾加河 Rio Ega
沿著舊城區走大概 20分鐘便可到達新城區
Plaza de los Fueros 廣場中心
因為庇護所餐廳關門,在大街上找到這間餐廳,價錢和食物水準都超班,晚餐15歐元較朝聖餐貴3-4歐
Bar Restaurante Monjardin
Address : Plaza de los Fueros, 24 31200 Estella, Navarra
Tel : +34 948 91 1156
八爪魚沙拉
茄子沙拉
西班牙黑毛豬扒
牛扒
Tiramisu
蘋果批甜點
Albergue De Peregrino - Capuchinos
Address : Calle Rocamador, 6, 31200 Estella, Navarra
Tel : +34 948 55 05 49 http://www.alberguescapuchinos.org
這間庇護所位於新城區,是教堂附屬的庇護所
庇護所與教堂相連,2015年開始為朝聖者提供服務
Temple of Santa Maria de Rocamador
教堂門前的雕像,不知道他是教堂創辦人還是捐贈者
庇護所改建前的模樣
地下入口接待處大廰一角
牆壁上的手繪畫
房間外走廊通道,很特別的擺設
六人房,非常整潔乾淨,EU13一位,今晚與二位韓國女生共處一室,可能韓國人對朝聖路上關於床蝨問題有過很多討論及硏究,沿途在庇護所見到韓國人每次都會在床前及四周噴一些液體噴霧,我想那些噴霧除了有消毒作用,應該也是用來對付那些擾人的床蝨,因為網絡上看過很多關於床蝨的討論,我們一路上盡量選擇較小型的庇護所,而且可能因為十月份來走朝聖之路的人不多,慶幸這次沒有遇上床蝨這個問題
今天入住的庇護所,有床單及枕頭袋提供,背包或貴重物品也可以放在有鎖的儲物櫃內
洗衣、乾衣房,洗衣及乾衣費各EU3
也可以在後園烘乾衣服
庇護所後院的自耕有機種植場
太陽能板,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入住那天剛好是餐廳關門的第一天
地下廚房及飯廰有煮食用具提供,設備齊全,附近也有超市,在庇護所煮食也非常方便
2019/10/11 Day 6 Estella – Los Arcos 22km 7:30 hours
初心
很多人都說,走朝聖之路,是一趟非常艱苦的長時間徒步旅行,每天都背著沉重的背包走很遠的路,身體會很勞累,雙腿會痠腳會痛,每當到達庇護所時,就是第一時間想到可以舒舒服服的去洗一個熱水澡,洗掉一天的疲憊,這是朝聖者們每天最期待的時刻。因為要控制背包的重量,帶來替換的衣服不多,每天都要洗衣服,但不是每間庇護所都有洗衣機,所以有時候也需要用上原始的手洗方式,已經記不起上一次用手洗衣服是那個時候了。住宿地方也是最簡單的,只有上下床架設備並且是十多二十個人睡在同一個開放式的空間𥚃,沒有暖氣供應,沒有被子提供,你問我要這樣刻苦嗎? 其實一點也不苦,每天早上起來,只需要專注在同一件事情上,全心全意的向著一個方向走去,彷彿時間真的過得很快,每當在路上感覺極度疲憊的時候,想起以往曾經過著的簡單平淡的日子,才發現那才是真正的無憂無慮,現在所謂的煩惱都是自尋,人總是一直在渴望著那份永恆的希冀,即使最終得到了,反而覺得不外如是,可能,我們一直都生活得太富裕,已經忘記了最基本最原始的生活方式,走朝聖路,也是一種學習,學習把沒用的東西捨棄和放下,讓我們知道原來自己需要的其實並不多,過盡千帆,一切都不外如是。
無論私營或公營庇護所,每晩十時關門,早上六時開門,有部分庇護所七時才開門讓朝聖者們離開
早上出門時氣温只有十一度
沿著市中心公路走一小段路然後進入樹林
途經過一間鑄鐵店 Forjas Ayegui,位於城市外圍,距離 Irache 修道院和 Bodegas Irache 釀酒廠只有數米之隔 http://www.laforjadeayegui.com
店舖外的鑄鐵雕花大門
雖然是一大清早但這間小店仍然吸引許多朝聖者前來湊熱鬧
這是一間用傳統柴燒來鑄鐵的小店
店內所有作品都是老闆 Jesus Angel Alcoz 用傳統的柴燒鑄鐵親手打造出來
老闆 Jesus Angel 是一位打鐡鐡匠,在鎮上頗有名氣,子承父業,除了獨自一人打理此鑄鐵店,偶爾也會跟附近潘普洛納的工藝學校合作教授學生們鑄鐵技術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444174#post11723742
很多作品都是關於朝聖的如十字架或代表朝聖標記的海扇貝
店內很多作品都非常特別,極具特色,可惜背包已經再沒有多餘的空間,唯有買一條小貝殻頸錬作為紀念
離開了鑄鐵店,往山上走一小段路很快便到了朝聖路上最著名的酒莊 Bodegas Irache
朝聖路上著名的酒莊 Bodegas Irache
Bodegas Irache 成立於1891年,是納瓦拉最古老的釀酒廠之一,紅酒酒噴泉是 Ayegui 鎮上 Irache修道院的一部分,最初的葡萄園由納瓦拉國王桑喬四世在 1072年捐贈給 Irache 修道院,10 世紀時院內的修士開始在這裡釀製及生產葡萄酒,除了供應給納瓦拉皇室享用外,同時也為路過的朝聖者提供免費享用,時至今日,酒莊負責人也將這項傳統延續下去,每日早上八時起酒廠把酒桶注滿紅酒以先到先得方式免費提供朝聖者享用,旺季時如果在中午後才到達很大機會已經沒有紅酒提供,如果對紅酒有興趣的,也可以到酒莊的葡萄酒博物館參觀並可以在朝聖者護照上蓋章
在酒廠隔壁的 Wine Fountain,1991 年開始每天免費提供100公升红酒給路過的朝聖者享用,我不太懂品酒但紅酒很有果香甜味,容易入口
這個免費紅酒泉在朝聖之路上很出名,早上八時多已經有很多朝聖者陸續到達
除了提供紅酒,還有免費泉水供應,左邊水龍頭是紅酒出處,右邊是Agua泉水出處
位於酒莊旁的修道院,Monastery of Santa Maria la Real de Irache,是納瓦拉重要的建築物之一,建於11世紀但自1985年後已經再沒有任何人居住在這裡,,該建築物最早可追朔至958年,這𥚃曾經是提供朝聖者住宿的地方,學校,醫院等,直到1060年 Sancho el de Penalen 國王將這地方贈予修道院。修道院內最吸引的地方是建於12世紀後期的羅馬式教堂及迴廊,教堂內有一個14世紀的聖母羅薩里奧教堂和一個法國哥特式的耶穌受難像,值得一看,免費入內參觀,可惜復修工程正在進行中,沒法入內參觀
沿路上也有其他不同的釀酒廠或酒莊
一路上經過的麥田
早上出門通常都是跟著一大班朝聖者一起出發,可能外國人身型比較高大腳長,走得快,一瞬間已被他們遠遠的拋離在後方
接下來走的都是荒野黃土地,這段路沿途地形起伏不大,十分好走
走了兩個多小時的上坡路段,終於到達 Azqueta伊古斯基薩,一個很小的村莊,據說這個小村落在1128年曽經贈予一位騎士,原因是該騎士捕捉了在Irache 修道院偷竊的小偷,後來到了1346年,這個村莊得成為潘普洛納教會所擁有
Bar Azketako 朝聖者們今天的第一個聚腳點
第一天一起走庇利牛斯山的狗狗在第六天又碰上了,留意狗狗也有它自己的背包及朝聖小貝殻
距離今天目的地還有12.4公里
今天一整個早上都是走在灰䑃朦的天色下
沿路也經過不少葡萄園
在進入 Villamayor de Monjardin 蒙哈爾丁大鎮之前會先經過 Fuente de los Moros,屬於摩爾人的一個古老噴泉,大約是12世紀時期的建築,參觀者可以通過雙拱門而進入樓梯下的蓄水池
San Andres Church 聖安德烈斯教堂 建於12 世紀後期的羅馬式建築,拱形屋頂和半圓形後殿,教堂塔樓是17世紀巴洛克式建築風格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444174#post11723742
Don Elías Valiña Sampedro ,出生於Sarria 蕯里亞後來以牧師身份定居於O Cebreiro ,他一生都在致力於硏究聖雅各之路及朝聖歷史,為避免這條千年古道失落於現今的文明路上,在80年代初與一班義工們開始著手為這條原始路缐重新標記,從 Roncesvalles 一直穿梭整個西班牙北部以油漆沿路劃上黃色箭頭,指引著朝聖者們走正確方向,如今每年成千上萬的朝聖者在路上只要跟著黃箭頭走便能夠抵達終點聖地牙哥。
Elías Valiña 於1989年過世後,他的追隨者也繼承了他的工作,除了替退色的黃箭頭補色外,也會檢查箭頭方向是否正確,擦走錯誤的方向指示等,特別是在十字路口及分岔路上,避免朝聖者們走寃枉路。我想這條千年古道能夠得以保存下來,單靠官方及當地政府的支持是不足夠,背後還需要靠這班義工們默默地為這條路的付出及貢獻
從 Estella 走到 Villamayor de Monjardin 蒙哈爾丁大鎮的11公里,所走的都是上坡路段,一路上看到很多杏仁樹
經過蒙哈爾丁大鎮後,沿途沒有補給站或其他村落,所以要確保帶備足夠的飲用水,直至到達目的地 Los Arcos洛薩爾科斯之前,所走的都是全無樹蔭遮蔽的路
來自西班牙的父子檔一起走朝聖之路,這幾天我們不停的在路上碰到,通常早上他們都會走在前面,但最後我們都會在同一間庇護所相遇
Camino Song
途中經過很多葡萄園
接下來走的是一段又一段看不見盡頭而且是延綿不斷的黃土碎石路
Bar Bocateria 路上的流動餐車
Buen Camino 是對朝聖者的祝福,大概意思是 Good Luck 一路順風,在路上的朝聖者通常大家都會跟對方互說 Buen Camino 或是 Hola,然後又各自繼續前行
距離 Los Arcos 仍有 5.7公里
接著下來走的都是丘陵起伏不定的荒野田地
走著走著,中午過後,天空上密雲漸漸散去,太陽開始出來
沿路沒有樹蔭遮蔽,正值中午,曝曬在太陽底下,走起來一點也不輕鬆,要靠多點意志力才可以撐下去
即使路途上只剩下自己一個人,也要堅持走到終點
今天走在路上經過的都是萄萄園,一串串較細小的萄萄原來是專門用來醸製葡萄酒,跟平時吃的葡萄是不一樣的
今天沿途所見的景色雖然跟昨天一樣,仍然是麥田,葡萄園及樹林,但跟昨天所看到的風景又好像有點不同,在一望無際的山路上足足走了差不多四小時
走過一個又一個山丘,下午兩點半,終於到達了 Los Arcos的郊區外圍,再往前走一小段路,便會到達市中心。今天的目的地洛薩爾科斯,在11世紀時,納瓦拉國王曾經以弓及弓箭圖案定為洛薩爾科斯的徽章,所以這地方又被稱為弓箭鎮,跟 Puente la Reina 蓬特拉雷納一樣,位於朝聖路上必經之路,所以這地方的經濟在朝聖者的大力幫助下得以蓬勃發展
Los Arcos 也算是較為有人氣的地方,所以很多朝聖者也選擇在這裹過夜
Iglesia de Santa Maria de Los Arco (Church of Santa Maria) 聖瑪麗亞教堂,建於 1175年,是 Navarra 省最著名的教堂之一,教堂融合了12至18世紀的建築風格並結合了羅馬式,巴洛克風格與哥德式,教堂最引人注目的是哥特式迴廊,鐘樓是文藝復興時期後加上去並在1590年完成加建工程
哥德式廻廊
教堂就座落在市中心廣場上
碰巧是星期五,晚上八點教堂有彌撒,第一次人在外跟當地人一起參加彌撒,雖然全程是說著西班牙語,完全聽不懂但在教堂內一片悠揚的聖歌旋律中能夠讓人感受到平靜。
Los Arcos 中央廣埸
聖瑪麗亞廣場 Plaza de Santa Maria, Los Arcos 最熱閙的地方,西班牙人晚餐時間一般都是從晚上八點後才開始
西班牙人親子時間
通常一般的朝聖餐有紅酒,頭盤,主菜,甜品或咖啡,價錢介乎10-12歐,你問我,朝聖餐好吃嗎?那要視乎當天運氣走到那家餐廳,也視乎你是否正在餓著,特別當你身處在偏遠地方,當你感到身體很累,超級肚餓,那就別無選擇,只要能夠讓你吃得飽,已經足夠,走朝聖之路,能夠讓你把慾望降到最低,只要是吃得飽,不用去介懷食物好不好吃
今天入住的庇護所 Casa de la Abuela
Tel : 948 640 250 / 630 610 721 http://www.casadelaabuela.com
email : contacto@casadelaabuela.com
住宿EU12,早餐EU3.5,洗衣EU1 (庇護所工作人員負責洗衣,收費平宜是因為混合其他人的衣服在同一機混著洗,但會用洗衣袋分隔,如介意混合洗可以自行手洗,洗完後各自領回並放在房間內的露台上晾乾,因為庇護所是沒有乾衣機設備)
主人家喜歡收集世界各地的紙幤,留意到亮點嗎?
開放式空間,沒有牆的世界,能夠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我跟西班牙小男孩的友誼也是從這裡開始,語言隔膜無阻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即使有言語不通也可以用身體語言或者以比手畫腳來溝通,到達庇護所時,男孩看見我走路及上落樓梯時的姿勢,急忙在背包𥚃拿出藥膏,拉著他爸爸的手走到我身旁把藥膏放下,還對我說這藥膏對於消腫及止痛很有用。聽說,走朝聖路身邊總會在適當的時候會遇到守護天使在你身邊出現,今天幸運地又再一次遇上了,那怕只是簡單的一個問候,一個令人感到溫暖的微笑。
又是摸黑出發的一個清晨
今天要走很遠的路,28公里,為自己加油,也為朝聖者們加油
沿路上黃色的箭咀,藍色的扇貝標誌引導朝聖者走正確的方向
第一個小鎮 Sansol 就在前方不遠處
天空之城
位於 Sansol 的庇護所,也是今天第一個休息站,早上一起出發的朝聖者也陸續到達,Sansol 這小村莊是以 San Zoilo 的名字命名,這地方曾經屬於一座名叫 Carrion 的修道院,鎮上上只有一座建於18世紀的巴洛克式建築的教堂 San Zoilo,所以朝聖者對這地方只是路過,通常都會直接繞路走,不會進入村莊內
終於見到朝聖路的第一個巴士站,從這𥚃可以坐巴士直達 Logrono 洛格羅尼奧,走到巴士站近看原來後面是一大片的麥田
基本上一般的村落都很容易找到可以飲用的水源,所以不需要帶過多的水走路以免加重負擔,除非你一天裹要走很遠的路而鎮與鎮之間的距離又有點遠
只走了八公里,還有很遠的路
到了第二個小鎮 Torres del Rio,這是一個很小的村落而且沒有商店,如果要在此地方過夜最好預先在入住的庇護所預定當天的晚餐又或者在前一個村莊預先購買食物
這幾天路上一直都遇見牠,忠心的狗狗永遠都是耐心地待在主人身旁
Torres del Rio 地方不大,整個村落就只有幾間庇護所和一間餐廳
Iglesia del Santo Sepulcro
教堂的建造時間尚沒有確實年份但人們普遍認為應該是建於12世紀的羅馬式建築,這個教堂是仿照耶路撒冷聖墓教堂而建但由圓形的外觀改成八角形,由於教堂的穹頂是八角形的星星形狀,儘管它的外觀讓人聯想到穆斯林清真寺,但更多的歷史學家將其與聖殿騎士聯繫起來,因為教堂是建在朝聖的路上,後人認為這教堂可能是用作在路上不幸遇難的朝聖者葬禮之用的禮拜堂,又或者是作為朝聖路上的指引,教堂後殿內建有13世紀的哥特式耶穌受難像,入內參觀需要付費1歐元
Torres del Rio 一間臨時的庇護所
不知不覺原來已經走了150公里,但距離聖地牙哥大教堂還有636公里
今天所走的路,沿途的風景看上去好像跟昨天所見的一樣,可能這兩天經過的都是葡萄園
來自韓國的朝聖者,她們一行二十多人一起走朝聖之路,每天早上各自各走然後在當晚住宿的地方集合,走這條路的亞洲人面孔以韓國人最多
不合穿的鞋子,都被遺棄在路上
到處都會有小黃箭出現,走在路上很難令人迷路
朝聖者們都有著一個相同的信念,據說把石頭往高處堆放下,是代表著希望,我跟韓國女生一起走到已經變成層層層疊疊的石堆中拿著一塊石頭放上去,心裡默默念著,祈願所有人都安好
前往 Viana比亞納小鎮的路上
Viana 比亞納這地方是走朝聖路所經過的主要城鎮,所以也算是一個較為熱鬧繁榮的小鎮,有四千多人居住,這𥚃是屬於納瓦拉省內最後的一個城鎮,距離 Logrono 洛格羅尼奧僅7公里,由於在地理位置上靠近拉里奧哈邊境,在中世紀期間這地方是卡斯蒂亞王國的重要邊防要塞,城市內周圍都被古老城牆包圍著,現時鎮上仍然保留著很多富有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物
西班牙人都喜愛戶外生活,喜歡在露天地方閒聊,週末或假日街邊的咖啡廳或酒吧通常都是坐滿人
Santa Maria de la Asuncion 聖瑪利亞教堂,位於洛斯富埃羅斯廣場上,距離主要教堂僅5分鐘步行路程,是-座非常有歷史價值並集合了哥德式及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建於1250-1329年間,現在的教堂只留下中殿和後殿,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
教堂的門上雕刻著當年基督教徒與伊斯蘭教徒作戰的情景
Viana Town Hall 市政廳,建於1692年
Iglesia de San Pedro 聖佩德羅教堂,因為19世紀西班牙內戰毀壞了部分教堂,現時只保留著教堂部分牆壁,它是維亞納最古老的教堂,其歷史可追溯至13世紀初的哥特式建築,從那些斷垣殘壁上仍然看得到這教堂應該算是當時頗具規模的教堂
曾經輝煌一時的教堂現在變成廢墟,令人感到唏噓可惜
離開 Viana 比亞納後便正式告別 Navarra納瓦拉自治區,向葡萄酒之鄉 Rio Rioja 拉里奧哈方向走
朝聖標誌
過了天橋,穿過小樹林,很快便到達今天目的地 Logrono
屬於 Logrono 的朝聖標誌
除了跟著黃箭或藍色扇貝走,路上也會有不同的指示
進入 Logrono洛格羅尼奧市中心前經過的公園
Puente de Piedra 建於11世紀並曾在19世紀時期翻新,此橋是為方便朝聖者進入老城區而建造,橋的對岸是通往老城區方向
朝聖者辦公室,由於進入 Logrono 都是必須經過這橋,所以當地政府在橋頭位置設置此朝聖者辦公室,為朝聖者提供庇護所的資料或當地旅遊資料,可惜我們到達時已經關門午休,通常西班牙人午休時間由下午一點半或兩點開始,四點半或五點才再開門營業。大城市如巴塞或馬德里沒有午休時間,但在徧遠或鄕村地方仍然保留著這個午休的習慣
厄波羅河 Rio Ebro,河水看上去非常渾濁
走了8.5 小時,終於到達 Logrono 市中心,代表洛格羅尼奧的朝聖標記跟其他地方不一樣,看得出西班牙政府非常重視這條千年古道,除了因為推動宗教及文化外,另一個原因也是為了推動經濟發展,為當地帶來商機,增加就業機會
Church of San Bartolome
大概是建於12世紀初期,是 Logrono 保存最久的教堂,16世紀時教堂曾經進行大翻新才成為今天所看到的結構, San Bartolome 是耶穌12門徒之一,據說他在亞美尼亞傳道時被釘在十字架上殉道,門前上的雕像是講述他的生平事蹟
Parroquia de Santiago el Real
位於主教堂附近,聖地牙哥教堂的起源可以追溯至 844年,是巴洛克建築風格,這座教堂曾經有過幾次大大小小的擴建,可惜在1500年左右整座教堂被大火燒毀,現時的教堂是根據原先的教堂模樣來重建
Santa Maria de Palaclo 聖瑪利亞大教堂,位於市中心,此教堂歷史可追溯至12世紀下半葉,
是哥德式建築設計的教堂。
Concatedral de Santa Maria de la Redonda 主教座堂,位於舊城區,是一座哥德式建築,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5世紀,教堂內珍藏了米開朗基的油畫並且開放給朝聖者免費參觀
西班牙人都喜歡到處塗鴉,特別是在舊城區古老建築物的外牆上,水準之高令人驚訝讚嘆,難怪西班牙出了這麼多知名的藝術家如畢卡索、米羅、達利
Juan Lobo
Address : Calle Juan Lobo, 2, 26001 Logrono, La Rioja
Tel : 941 27 08 71 http://www.juanlobo.es
晚餐的地方,位於主街上,食物價錢合理而且食物水準不錯
今日適逢周末,大街廣場上非常熱鬧,幾乎所有酒吧都迫滿了人
西班牙人的酒吧文化,街邊的酒吧通常在晚上都坐滿人,特別在周末或假日,坐無虛席
Calle del Laurel 又名酒吧街,因為 La Rioja 拉里奧哈是西班牙葡萄酒第一大產區,因利成便,住在洛格羅尼奧的當地人每天都能夠喝到既平宜又好飲的的葡萄酒 ,洛格羅尼奧這個城鎮以酒吧和竹籤小吃出名,位於老城區內的酒吧街內就有多達六十多家小型餐廰酒館
西班牙人喜歡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無論在餐廳或酒吧內都看不見那些自顧玩手機的低頭一族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444174#post11725425
位於市區的酒店,走到大城市裡,部份朝聖者會選擇住酒店
市中心的Hostel, 價錢比私營庇護所略貴 5-7 毆元
Plaza de Santiago 聖雅各伯廣場的賽鵝圖,曾經瘋魔歐洲各國的遊戲,以擲骰子來決定前進,後退或返回起點,遊戲模式跟飛行棋差不多
刻在地上的朝聖之路賽鵝圖,由聖殿騎士始創於11世紀的一個加密圖,當時因為不同宗教及戰爭理由,教廷會以暗喻及加密方式來指出聖雅各之路的路線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444174#post11725425
今晚入住的公營庇護所,EU7 很平宜,但缺點是 40-50 人擠在同一個開放式的空間𥚃,床與床之間距離近,能夠隨意走動的空間很小,私隱度低
Albergue Peregrinos de Logrono
Address : Calle Ruavieja, 32, 26001 Logrono, La Rioja
Tel : +34 941 24 86 86
在入口處的小花園,是朝聖者們聊天及交流的好地方
第二天從 Roncesvalles 奧雷亞加那段路開始,整天都是走下坡碎石路,由1000米一直急降至海拔 500米直到 Zubiri蘇維里,下坡路段既長又陡峭,右邊腳踝開始腫起來,忍著痛走到第五天,已經有很明顯的腫脹了,每天早上出門就開始痛著走,走著走著身體在不知不覺中好像適應了那些疼痛,但每當到達庇護所前那一刻,雙腳又變回殘廢人一樣,每天都體驗著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的滋味,在朝聖路上,就是看你每日有多堅持,是意志力的考驗
可以舒緩及消腫的藥膏,在西班牙藥房很容易買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