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和太太是次出走的第四站:衣索比亞(Ethiopia) 途中的小故事,因太太寫得比我真摯細膩,所以原文直錄下來。
我們在一月出發,經過了突尼西亞、肯亞、坦桑尼亞,旅行模式介於背包客與自由行旅客之間。衣索比亞這一段有笑有淚,請容我們沉澱一下感受再慢慢寫。如希望追看旅行動態的可用背包客棧app / 追蹤我太太的Facebook / Instagram @iamatorgipper,謝謝!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419649
[一股清泉]
妹妹迎面走過來時,我是充滿戒心的。畢竟前天電話被偷的陰影還在,而且小孩滿臉笑容打招呼的下一個動作通常就是攤開手討錢。但她沒有。一邊陪著冷淡的我們向前走,一邊興致勃勃地說著我們聽不懂的語言。我們也由得她,自己走自己的。
轉捩點是旅伴踩到路上一塊用過的嬰兒尿片。大家誇張地皺眉掩鼻,終於笑了開來。指手劃腳地討論著要拿別人的衣服去擦,又扮扮湖裡的動物,轉眼就到了我們的目的地:湖畔的魚市場。這時候我和妹妹的關係已進展到手牽手了。
這個魚市場充滿令旅客不安的元素:甚麼都還沒看就先被手執長棍的老伯截停,表示要付入場費;被千百雙眼或明或暗的注視著;有人不斷「表演」餵塘鵝給我們看(之後果然又要拿錢);又有人來兜售各種紀念品。很煩很煩。那為甚麼還要來呢?老話一句「看看尋常百姓的生活」,也想混在當地人當中,嘗嘗這裡的「名物」:魚湯和生魚片。
多虧妹妹一直伴在我們身邊,一臉懊惱地用肢體語言告訴我們其實進來不用付錢,又幫忙打發接近我們的人。我們點了魚湯打算分她一點,但她連連耍手說不要;賣檸檬的小販走過她又打眼色說不用買。喝魚湯期間有十幾個大人和小孩來跟她說話,聽語氣不甚友善,估計是要她別妨礙其他人「搵食」。我想,她帶著我們壓力也不小吧,但她對我們總是露出燦爛的笑容,要我們別擔心。
正當我們向鄰桌詢問生魚片的價錢,旁邊的女生食客搭話了。她用英語問我們想要甚麼,我說想吃生魚片,但不願意付「遊客價」,而且只要試吃一兩片就好。跟妹妹和店家討論一番後,女生悄悄告訴我妹妹會帶我們去買。最後我們成功用合理價格吃到了生魚片,但也覺得此地不宜久留,任務既已完成趕快拉著妹妹離開魚市場。
一出去妹妹就主動跟我們說再見,走了幾步,她忽然追上來,攤開手說「money, money」。不可能!不可能!她從頭到尾沒拿過半點好處,說連告別之際我們想請她喝支汽水答謝她也拒絕了。而且她全程一點英文都不會,怎可能突然這樣!別讓我最後一丁點對人性的信任都失去!終於,我拿出一件長途大巴派發的蛋糕給她,此時妹妹後面忽然出現幾名男孩問我還有沒有蛋糕分給他們。謎底已經解開了!妹妹是受他們唆擺才會在道別後叫住我們的!我抓住妹妹的手,對她說「你做好自己,唔好聽人講呀!」對,是廣東話,但看她表情應該是聽懂了。
一個才八九歲的女孩在這種環境長大,我不知道她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但願她能堅持住,做自己認為值得做的事。而我這位姨姨,會記住那齒頰留香的生魚片,和這可愛的守護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