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旅行團有個好處,領隊或導遊常常能找個最佳觀景處,拍攝某個城市或某個景點的全景照。第1次到佛羅倫斯,第1個行程選
聖米尼亞托山上的米開朗基羅廣場,我們看見了大衛雕像,也遠眺了完整的佛羅倫斯。
一眼望盡佛羅倫斯,哪有比米開朗基羅廣場的大衛雕像視角更好的選擇呢?選此當作這的城市參觀起點非常完美,值得大聲肯定。

當年的第1張照片位置在走上米開朗基羅廣場的斜坡道,由此便能遍覽佛羅倫斯的180度景觀。拍照地點不算太差,雖有樹叢阻擋,佛羅倫斯的美貌一點也不受影響,而且經過多年一樣明媚動人。會如此說,請看下面1張10年後的照片,差不多的位置、角度,便能得證所言絕非誇飾虛假。
第1次拜訪在冬天,遊覽車直接載送,沒什麼困難。第2次問候在夏天,自由行,一次還算特別的經驗。當天是星期1,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多數休館,於是我們第一次搭佛羅倫斯的公車──12號公車前往米開朗基羅廣場。公車路程還真遠,走的是市中心外圍路線,差不多花了30分鐘才抵達。
廣場
以米開朗基羅之名,也以米開朗基羅知名,精確地來說是以他的作品「大衛雕像」而聞名。當年不知道領隊導遊有無詳細介紹,我自己最沒耐心聽講,早似不乖的小孩四處遊蕩。等到10年後才認真認識此座雕像。整座雕像的確以最上層的「大衛雕像」為中心,下一層還有「晝」、「夜」、「黎明」、「黃昏」四座雕像分列四角一樣不該忽視。這是一件組合作品,當然不是原作,可說是向米開朗基羅的致敬之作,以此組合展現其藝術成就與地位。只是這樣完美體格的男人,以其名聲輾壓絕大多數男人,教人再怎麼努力減肥健身也難望其項背。幸好,不是所有人都接受如此西方式的頂尖條件,不然如我這般的平常人怎麼辦呢?

碎碎念一下,還是得拍照。上面這張是第1次到此的舊照,下面那張是10年後的重遊照片。過了十年,挺拔依舊,再過10年,應該也不會多大改變。大衛比王爾德的「快樂王子」運氣好多了,不是真品一樣君臨天下長長久久。
第1次到此我們還拍了1張大衛的正面特寫照。第2次來此我們一樣拍了正面特寫照,只是沒忘記底下的另兩座雕像。

自由行,較多時間可資利用,還拍了雕像背面的全身照。我們喜歡拍戶外雕像、噴泉或紀念碑的背後,總覺得有秘密藏在哪裡,不繞一圈看看怎麼可以。縱使一無所獲,至少我們做過、確認過,能自得其樂,管成果如何?
第1次來到廣場,正值冬天,非假日,有遊覽車至此。10年後,夏日假期,觀光客更顯多,紀念品攤、畫攤都擺了出來,以前未見。廣場世俗化了,卻也不那麼冷冰冰了,反正各取所需也沒什麼好或不好,只要不破壞古蹟、展品與環境就好。

上1張是從大衛像背面角度看到的廣場眾生相,下1張從大衛像正面角度見到的廣場眾生相,兩張相加不等於1張360度的照片嗎?這樣講對嗎?正面角度?背面角度?我自己已經有點搞不清楚?
![]()
喔!還有這張廣場照片值得一提。這張照片的重點不是大衛,不是廣場,更不是紀念品攤或晴朗的天,而是照片裡左前方的那對老夫婦。假如老了能像他們一樣,坐著休息、聊天、看著名景點,那是一個多麼美好的生活日常啊!羨慕!
米開朗基羅的雕像好看無庸置疑,山下的佛羅倫斯景色好看也不容懷疑。從廣場可以看到絕美的佛羅倫斯,風景照多自於此,只要天氣好,時間對,怎麼選角度,照片都很出彩,如同一幅幅橘黃色、鵝黃色、白色、橄欖綠、淺綠色、天空藍、磚紅色的彩葉窗式的圖畫,令人難忘而沉吟至今。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486100
這張是依靠廣場最外緣欄杆拍攝的半身風景照,第1次前來米開朗基羅廣時拍攝。聖母百花大教堂在她右側,聖十字教堂在她左側。
![]()
這張是差不多角度的照片,10年後拍攝,兩大教堂改在我的左側。兩張比較,山下的風光一樣美麗,10年之間沒有發生多少變化,除了欄杆上的留言更多了而已。
![]()
這是另1張第1次前來時拍的風景照,背景裡會看到一道城牆蜿蜒而上。10年後拍的這張也有拍到,只是稍嫌不夠明顯。我們在佛羅倫斯待了5天4夜,排不出時間前往一窺究竟,有些可惜!不過,也只是有些可惜而已。畢竟,需要可惜的未完成行程太多,又不是常住在此,錯過了就算了,還有其他新鮮事等著我們發掘與體驗。
下邊3張照片可以拼成流經佛羅倫斯的亞諾河沿岸景觀。第1張是最西邊往下游方向的景色,最重要的是那幾條跨越河上的橋,聚焦的核心是「維奇歐橋」(老橋),橋上別有洞天,我們也走過一圈,值得推薦。亞諾河的下流方向會到比薩,就是著名斜塔所在地。
![]()
下1張照片的位置是佛羅倫斯的心臟地帶,對應的是主要景點。西邊主要是領主廣場與市政廳,中間偏東邊是聖母百花教堂,喬托鐘樓和洗禮堂。唯獨少了聖十字教堂所在的那一部分,不夠完整。
![]()
最後這張是往上游方向拍攝的照片,對比前1張的景觀,這裡真的樸素多了。一條河要有名,要有著名的橋,美名的景觀,有名的城市,亞諾河之於佛羅倫斯、塞納河之於巴黎、泰晤士河之於倫敦皆如此。淡水河之於台北?有待努力,真心期待。
告別大衛前,
我們發現有的遊客直接走下山。既然人家可以,我們當然也行。往下走段階梯,首先來到一個小廣場。離開小廣場,接著走一段馬路便可找到下山的階梯。沿途樹木夾道,類似山坡公園一樣,繞了3、4個彎便能走樓梯來到山下。
我們沿山路往下走,經過樹叢間依然可以找到不錯的景觀。於是我們先找到著名景點,再搭配樹叢入鏡,設計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畫面。我知道遠遠不如白居易的詩歌細膩意境,反正好玩,嘗試一下不同畫面與元素組合,成功與否從來不是重點。第1張的景點是聖十字教堂,可惜它的正立面只能看到山形牆,不然效果會更好。聖十字教堂很重要,如果真的崇拜米開朗基羅,一定得到。
![]()
第2張拍的是聖母百花大教堂,圓頂、鐘樓都很清楚,拜相對位置所賜,找到好角度很容易,拍不好絕對是自己的錯,不能怨天尤人。
做為遊覽佛羅倫斯的起點,米開朗基羅絕對是最佳選擇。先掌握大概,再一一細看,自然收穫滿載。最怕單看外表,不探內涵,立寶山外而不入,自然空手而回。我們在佛羅倫斯停留5天4夜根本不夠,中間還花了1天去比薩和盧卡,時間更形窘迫!面對景點如此多嬌,不能長留只能徒呼負負。或許養成神遊習慣,以假代真,不失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只是此方案永遠無法滿足我們的出走渴望與旅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