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樓: 是個貼于山體的三層建築. 相信為基於保護, 建景區後, 將整壁覆蓋. 讚!
頂層是高近7m的大佛龕(#28)
第二層是迎暉樓, 集中頗多石刻
底部是則天殿,
有尊國內唯一的’武后真容’貼金石刻像.
網絡中找到一張照片原石刻照片, 孰優孰劣, 見仁見智
到上層’迎暉樓’. 大大小小的石窟從編號#33~#42, 可以供人近處觀賞.
其中#37, #38, #39, #42窟保護得最好
#37窟:
佛陀蓮座建于四級雲上. 弟子, 菩薩蓮座亦立于祥雲.祥雲線條舒卷.
左邊菩薩顏色, 面容保持完好.
#38窟:
始于北魏, 三壁三圓拱大龕造像群窟. 窟形為方形近平頂,前鑿窟門, 今僅存上部,龕頂浮雕佛, 飛天.
圓拱大龕雕年代, 風格不一的一佛二菩薩三尊像. 中龕主佛螺髻, 為唐代風格.
左龕主佛軀體健壯, 有鬍. 菩薩面相清秀, 年代應更早.
#39窟
一佛二弟子二菩薩, 二菩薩殘破故不入鏡. 背倚菩提雙樹
#42窟:
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力士. 上述三窟主尊全是桃形背光, 面相方圓, 著右袒袈裟.
獨此主尊低肉髻, 衣圓領. 阿難亦面寢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