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東坡先生的臨景感嘆。「不識全貌競技場,只緣身阻石牆旁。」這是我不得進競技場的遺憾。
第1次來到競技場,團體行動,時間有限,只能拍照留念。好羨慕可以入內參觀的他國旅客,我們心中暗許:下次來的時候,定要進場瞧瞧這座指標古蹟。

拍照當天,天氣差,下著雨,我的心情也無語。
10年後,再次來到競技場,自助旅行,時間充裕,不但要拍照,更要走進去。

看到這麼多旅人踏上競技場之旅,我們輸人不輸陣,豈能望牆興歎而已。競技場遠觀要,褻玩也要;全景要,特寫也要。
競技場不是個文雅的場域,它是生死交關的地方,也是血肉模糊的戰場,《神鬼戰士》的重現過去是這樣,《雷神索爾‧諸神的黃昏》的虛構現在也是這樣,一想到此還真有點「那個」。只能願眾生安息,不再受苦難。
進入競技場,我們先在上層主要動線繞一圈,兩邊對角線各拍一張廣角照片。相機普通,鏡頭普通,不能一張底定,兩張一樣完整。下邊第1張的下方有個方形平台,那是看地下層好位置,難怪群聚在此。

第2張下方有臨時設施搭建中,好像是合唱台,晚上有音樂會舉行(?)古蹟活用理該如此,只要不破壞,賺錢維修有其必要,畢竟文化經費最常刪減,不這樣怎麼辦?
我們還拍了一張直切剖面圖,盡看競技場內的各層結構。從高點看場上「出演」的視角沒問題,古時候近視人士不多,應該沒有多太影響。可是像我們這種高度近視患者,清晰目睹有點困難,除非大勢底定,勝負分曉,不然只能看個大概,隨眾附和喧囂而已。
除了上層看台,我們也走到地下層參觀。這裡有諸多洞穴室和通道。這些地方關動物、關奴隸、關犯人,還有讓戰士休息。古代的後台和休息室真是簡陋,如此待遇,太可憐了!現代體育場、球場、音樂廳、劇院相對好太多了!現代人還是比較幸福,雖然還是天災人禍不斷,至少進步還是處處可看。
這裡佇立了一座十字架。我刻意拍了張十字架特寫照,逆光讓十字架有些昏暗,近拍讓對面的競技場和遊客顯得渺小。十字架在此是拯救了世人?還是等待有人實踐拯救世人的希望?
參觀競技場,自己想像戴上虛擬頭盔,呈現昔日的種種景象與歷史變換,令人感觸一牛車,不!應該是一卡車,不對!正確來說是一列歐洲之星。
走出競技場,我們也和君士坦丁凱旋門重會。想當年初相見,我們有拍照存證。畢竟,當年未曾親眼目睹巴黎凱旋門,這座君士坦丁凱旋門已經夠大夠酷夠驚艷,縱使不能進觀,也要留下記憶。
雖說到過巴黎凱旋門後,君士坦丁凱旋門必然被比下去了。這也沒辦法,名氣重要、大小要緊,日常生活如此,文化活動也是。可是,我們不能忘記它才是真正的古蹟老大哥,就算外表輸人家,論歷史價值絕對不該冷眼對待。到了競技場,請勿無視它的存在,真的,由衷之言。
![]()
我們搭地鐵而來,出站要過天橋才會到競技場。我們在天橋上拍照,這個角度下的競技場更加完整,似乎沒什麼損壞的痕跡,神奇吧!假象就像這樣,換個角度硬是不一樣。
不知道為何原因,還想再來一次,捨不得就此告別。我們當年在羅馬排了6天5夜,應該可以勻出時間吧!
再來一次的決定是對的,晚上時間來的決定更是對的。兩天後,我們有了「夜巡」競技場的壯舉。畢竟歐洲的治安讓人白天得小心翼翼,晚上更加得提心吊膽。我們只有兩個人,我不強壯也不會打,她也沒比我強,考慮人身安全,我們通常不排夜晚行程。可是競技場的呼喚如此誠摯真切,有如奧菲斯的琴聲只能投降!
原文載於: 背包客棧自助旅行論壇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10485019
真的來對了!競技場的夜色真的太美了。有如閃耀光輝的王冠,呈現我們面前,遠看如此,近看更佳。
![]()
遠看的燈光偏淺,近看的燈光偏深,各有風華,不分軒輊。以我個人而言,我喜歡近拍的效果,那較深的燈光有更神祕的效果,更幽靜的氣氛,仿佛訴說著一段時移事往的過去,讓人只想駐足聽其娓娓道來,忘卻時間的匆匆流逝。
![]()
當晚天氣佳,涼風徐徐,讓夜遊的人能乘興來去。這張照片裡有遊人,有競技場,有君士坦丁凱旋門,還有一道斜月(?)。這不僅有義大利式的浪漫想像,也有東方式的詩情畫意。
![]()
奇異博士不在,時間寶石已毀,我們還是得告別夜空下的競技場。當時有點戀戀不捨,沿途也時時回頭。忍不住在此多放一張照片,我調整了一下照片,好清晰它的身影。雖說人為,為了看清,任其帶點失真。有多想留住那段記憶,永恆的保留下來,如同照片中的那位粉紅衣著拍照人,應該是來到競技場的共同迫切心願。如此景觀,莫失莫望,常常點閱相片,也算是個人能力所及的最高禮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