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旅行开心秘诀
对于摩洛哥,网上毁誉参半,特别是中文网络。以旅行社为主的无脑吹把它描述成一朵花,有美景有美食,有文化又便宜,简直是人间天堂,不去不足以平民愤。以个人为主的小红薯说它是脏乱差落后地区,是照骗。景区遍布流氓和骗子,坐车坐到屁股都不是自己的。我感觉两者都对。只要抱有正确预期,摩洛哥是一个值得一游,二游,深度游的地方。
Rick's Cafe,就是那个著名的“咖啡馆”,网红景点。电影卡萨布兰卡(北非谍影)的还原。好多人对它意见颇大,主要的抱怨是态度粗暴,对亚洲人不友好。站在餐馆的角度(不是咖啡馆),如果每天乌央乌央的游客都进门打卡,不吃饭,最多点杯咖啡,还大呼小叫,楼上楼下的拍照,确实会产生误解。
"Chi-Na"支那。对于亚洲面孔,当地人一律称为Chi Na,偶尔会问Ja-Pon? 没人问Taiwan! 支那是很多语言中中国的正确发音。当地以法语和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很多人也可以讲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英语,景区能讲“你好,骆驼,谢谢,再见”的人也不少。骑完骆驼,小哥曾热情的和我讲了一堆中文 xoxoxo,可惜我听不懂。万般无奈他只好用英文解释。原来是说“ 骆驼,美丽”和“我的妈呀”来感叹骑骆驼腿都麻了!为了保护小哥的热情,只好说,我从美国来,Wow, Your Chinese is better than mine。
This Way! 景区一个令游客非常不爽的事,是会有无数的人向你打招呼。如果是, hello, 奥拉,你好,还算正常,他只不过是想拉你进店消费。但是路上会有人不问青红皂白冲你喊,“This Way” 或者Medina? This way. 不论是马拉卡什还是菲斯,老城都像迷宫一般,小巷子蜿蜒纵横。在这里Google map 不准,摩洛哥电信信号很差。游客停下来找路是常有的事。不要相信主动给你指路的人。他们会带你绕来绕去。然后索要小费。当地没有任何像样的就业机会,老城里摆个小摊,开个小铺也是聊胜于无,游客小费就是许多人的主要收入,他们要的也不多10,20MAD,大概1,2美元就知足了。如果有人和你搭了几句话,或者你拍了人家耍猴或跳舞的照片,给一点小费也算正常。在他们看来,他们主动介绍景点给你,你都听了,收一点回报是应该的。这种人一般也没什么威胁,你咬着牙不给也不会怎样。This Way这里翻译成“去老城吗? 来来来, 来这边,瞧一瞧,看一看” 更准确。就是一种打招呼,拉客的开场白,不是指路的意思。
摩洛哥地处非洲,也是阿拉伯世界,但人们常常把它当作南欧国家。他的人均GDP只有3000美元, 只相当于台湾上个世纪80年代的生活水平。 而且全国发展极不平衡,大城市像卡萨布兰卡,拉巴特,城市很新,物价也不菲。老城区则很旧,很破,人,驴,摩托,猫共用一条小巷。物价低但除了吃住其他都需要讨价还价。两者都是卫生比较差,交通混乱。把摩洛哥想象成法式风情,阿拉伯文化和上世纪年代夜市的无缝切换比较准确。至于景区的不便,全世界都差不多。巴黎往你手腕拴绳的,罗马向你募捐的,摩洛哥给你指路的都是正常现象。这里起码没有无处不在的小偷,取而代之的是无处不在的乞丐。 他们有的会拿几包纸巾,有的会拿几朵花,有的啥也不拿。大多是老人或头巾蒙面的妇女,只有一次看到一位面目清秀的年轻妈妈,带孩子拿了一捧玫瑰在路边,令人唏嘘。
最后一个安全问题。 摩洛哥治安总体不错,卡萨布兰卡算其中差的,典型的大城市,别去常识觉的不安全的地方即可。其他城市好的多。女生或许会受到更多的“照顾” 但听团里的女生Solo travelor 说摩洛哥没有让她感到不安全。让她最不舒服的是在巴尔干国家。
设好以上的期望值,就可以充分享受摩洛哥的异国情调了。
大漠黄沙
驼队棕林
晨钟暮鼓
峡谷绿洲
宫殿民宅
古堡海滨
摩洛哥最迷人是她热情友好的人民和无处不在烟火气。